二○○九年,我去了一趟臺大醫院的太平間,因為有個朋友的太太在醫院裏往生了。朋友的孩子們都在國外,我去醫院,一來向亡者致意,同時也提供一些意見和資源,好讓朋友順利辦理妻子的後事。


那是我第一次走進太平間。原本以為陰森、黑暗的地方,沒想到竟是一間間敞亮明朗的大房間,通道也很寬敞,簡直像旅館一樣,完全不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在獨立的房間裏,家屬可以按照習俗為親人誦經、助念,平和地送親人最後一程。總之,那裏的設計和安排充分考慮到家屬需求、民間習俗,讓我印象深刻。


對於「死亡」這件事,我們的文化和習俗是相當忌諱的,大部分人視為不吉利話題,閉口不談。到太平間走一趟這種事,對許多人來說恐怕也不容易,剛過完八十歲生日的我,接到朋友通知,沒有多想就趕過去了。事後回想,自己的回應那麼理所當然,大概與這些年的心境有關吧。


其實,小時候的我算是個膽小鬼。念小學時,從家裏到學校約莫半小時路程,每天早上天濛濛亮就出門,最可怕的是途中必須穿過兩個「墓仔埔」,小小年紀的我總是勉強壓抑心中的害怕,急急走過那段路。後來情況慢慢改善,就不再那麼怕了,一來是漸漸習慣,二來要感謝日式教育特有的「試膽會」。顧名思義,這是訓練膽量的活動,通常在寒假舉辦。學校特別挑選沒有月亮的夜晚,將一班學生集合在一個定點,然後一個個放行,讓學生獨自走一段烏漆嘛黑的路徑。印象中大約得走半小時,中間經過樹林、墓仔埔等,還有假的鬼出來嚇人,很可怕。我還記得,第二天班上不少人病倒了,可見真的受到驚嚇。相較之下,我的表現還算不錯哩。


長大後,服兵役也讓我的膽量壯大許多,一些夜間訓練專門安排平日避走的荒涼地段。或許因為手中端著卡賓槍,加上一身軍人裝備,增加了不少勇氣。幾次訓練下來,自覺男子氣概大有增長。


不過,無論膽大膽小,一般人在中年以前,應該很少想到死亡的議題,畢竟在那年紀,生死之間的距離還很遙遠。之後隨著年歲增長,周遭的人事發生變化,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這個議題都會慢慢朝我們靠近。這時,有人選擇面對,也有人選擇逃避。


我步入六十歲之後,身邊親人、友人的往生儀式逐漸多了起來。有幾位青少年期的同學陸陸續續走了,我母親也在一九九三年離世。還記得那一天,父親打來電話,說母親起床跌倒,要我趕快回家。前些年母親去檢查身體,醫師就發現她有血管擴大的現象,開了藥交代家屬特別留意,並說萬一血管破裂,可能危及生命。那天我急忙趕回員林老家,卻已經來不及了,讓我非常傷感。


母親是傳統的家庭主婦,任勞任怨地打理家務,早年還得和妯娌輪值,負責工廠三、四桌的伙食,非常辛苦。但對我來說,印象最深也最感念的,是中學的早餐和便當。我讀臺中工業學校時,有段時間通學,往來北斗和臺中。當時交通不便,學校八點上課,七點就得抵達臺中火車站,才能趕上巴士到學校。為此,我必須於清晨五點出門,從北斗搭五分車(臺糖小火車)到田中,再轉搭六點多的縱貫線火車到臺中。母親為了我,每天四點多摸黑起床,煮早餐、準備便當。那種對孩子的愛,真是偉大。


母親、同輩親友相繼離去,我從初期的難以接受,終於漸漸接納,也開始思考「死亡」這件事。這方面,佛經給了我許多啟發。記得剛開始讀經,完全不明其意,之後看白話解釋及聽課,並一讀再讀,不斷思惟及印證生活,逐漸有所領會;佛經說要「聞、思、修」,其意在此。我最常讀的是《心經》和《金剛經》,至少兩、三天念誦一次,《心經》才兩百多字,可背誦如流。


《金剛經》結尾的四句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意思是說:一切世間現象如夢幻泡影,有如晨間露珠,陽光乍現即蒸發,也如電一般,快速閃過消失,世間事都應該如此思考。想想人的一生其實不過如此,順著來、順著去,也是很自然的事吧。比較重要的是,既然人人不免離世,平日就該安頓好靈魂的歸屬,以免最後一刻恐懼不安。


我相信肉體會消失,但靈魂是永久不滅的。所以,死亡只是靈魂邁向另一段旅程,它再投胎重生,也就是輪迴。據說,靈魂的下一段旅程怎麼走,取決於自己以前的修為。


有個說法是,精靈的世界分成許多層次,最下層是黑暗的,愈往上層愈光亮。這一世修行高、行善助人的靈魂,儲蓄了許多正面能量,散發出強烈光芒,就能感應到明亮的上層靈界,與他們為伍。相反地,光度低的靈魂,只能棲身在下層。佛教的教義更是明確,分成六道: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讓人一目了然。


還有一個概念:離世的一剎那很重要,臨終時是穩定平和的、好的,就會朝好的路徑前進。所以隨時保持好的念頭很重要,但是不容易做到,因為人難免有脾氣、習性,而在靈魂和身體分開的剎那,內在是不會突然改變的。例如內心總是瞋恨、貪婪的,臨終痛苦時也容易起瞋恨心、貪婪心。佛家常說:「生活離不開修行,修行離不開生活。」修行的確會讓現世的生活愉快、豐足,也影響未來的去處。平日修心、養性,培養好品德,並讓它們變成一種習慣。當最後一刻來臨,精神將維持一貫的良善,展開美好的下一段旅程。


我聽過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一名高僧臨終前瞥見佛案上供奉的梨子,上面攀附著一隻小蟲。他閃過一個念頭:「梨子多麼甜美啊。」結果,他在下一世變成一條蟲。幸好他的修行根基深厚,而蟲的生命又很短暫,所以很快又轉世了。高僧尚且由於小小的貪念而墮入畜生道,我們平凡人不是更應該努力,才能結善果嗎?


本文作者為泰山企業集團總裁、泰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此文摘自其自傳《實在ㄟ堅持》(臺北遠流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