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不會掉禮物,幸福要靠自己爭取。自我表現者是靠真才實學,靠實實在在的行動,靠看得見的成果來表現自己的價值的。


 


現實社會中有些人「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他們以為,只要努力工作,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過去,社會上一些年長者擔心年輕人不肯腳踏實地付出勞動,常常語重心長地告誡年輕人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要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認為只要付出過、辛苦過,這一生就沒白活,至於收穫,那是不應計較的事,況且上天總是公正的,收穫一定屬於那些辛勤耕耘的人們。


其實不然,就像現代社會的商品必須做廣告一樣,一個人要想嶄露頭角,得到命運之神的青睞,也要善於表現自己。


 


人的才能需要表現。只有表現,才會為他人所知,知道的人多了,為你提供的機遇也就會多起來。有時,甚至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在你的表現得到認可之時,就是機遇來臨之日。


 


在電影《飄》中扮演女主角郝思嘉而一舉成名的費雯麗,就是在表現自我中抓住機遇成名的。當時《飄》已開拍,但女主角的人選還沒確定。畢業於英國皇家戲劇學院的費雯麗決定爭取郝思嘉這個角色。但她當時還是默默無聞,沒有什麼名氣,怎樣才能讓導演知道「我就是郝思嘉呢」?她決定毛遂自薦,方法是自我表現。一天晚上,剛拍完《飄》的外景,製片人大衛又愁眉不展了。突然,他看見一男一女走上樓梯,男的他認識,那女的是誰呢?只見她一手扶著男主角,一手按住帽子,自己把自己扮裝成了郝思嘉。這時,男主角突然大喊一聲:「喂,請看郝思嘉!」大衛一下愣住了,「天呀,這不就是活脫脫的一個郝思嘉嗎?!」費雯麗被選中了。


 


當然,許多人不會像費雯麗那樣走運,可能不會一次表現,就一舉成功。這就需要有耐心,有恆心,一次不行。就多表現幾次,在一個地方表現無效,就在多個地方進行表現。表現多了,被發現,被賞識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當然,沒有踏實的工作做基礎,只靠「表現」也是不行的,任何一個真正的主管所欣賞的是能為他創造業績、帶來榮譽的下屬,只要你為主管做出成績,向主管要求你應該得的利益,他會滿心歡喜的答應的。如果你無所作為,無論在利益面前表現得多麼「老實」,主管也不會欣賞你器重你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苦幹」與「表現」的機會。


 


中國人愛把「含而不露」看作一種美德,一個人的優點、成績和才能,只能由別人來發現。至於自己,儘管你已做出許多成績,有淵博的知識和驚人的才華,也只能說自己「才疏學淺」。如果有誰鋒芒太露,就容易召來非議。人們喜歡恭順謙讓者。因此,「毛遂自薦」的故事,聽起來總不如「三顧茅廬」那樣入耳。勇於表現自己才華的人,也總不如「謙謙君子」那樣受到歡迎。


 


然而,在今天激烈競爭的年代,一味地做「謙謙君子」,卻有可能成為一大缺點。競爭就是要「競」要「爭」,就是要敢於和別人去一比高下。


 


今天的時代,是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需要的是乾脆俐落、果斷敢行的作風。時間那麼寶貴,人們忍受不了那種吞吞吐吐、羞羞答答的「謙遜」,不要聽那種婆婆媽媽、「拐彎」式的「自謙之辭」。你行,就來做;不行,就讓開。故作姿態的「謙虛」,完全沒有必要。在現代社會,精明的企業家招聘員工,聰明的上司挑選下屬,首先並不是看你怎樣言辭周到、謙恭有禮,而是看你有多少真才實學。你應當實事求是地宣傳自己:我有什麼長處,有哪些才能,想做什麼,能做什麼。直來直去,使別人了解你。這樣,反而容易使你得到機會。


 


社會變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識更新的步伐。在現代社會,人們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時間的制約。錯過了時機,知識就會貶值,精力就會衰退。如果一個人不能在自己的黃金時代抓住機會,大膽地、主動地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若總是「藏而不露」,那就會貽誤時機。等到有一天別人終於發現你時,也許早已錯過了時機,你的知識和特長也已經成為過時的東西。在知識驟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樣「學富五車」,也只能在短短時間內保持優勢,能不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獲得施展的舞臺,將成為決定你成敗的關鍵。


 


現代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可供社會選擇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捏、害羞,表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麼,有誰還願意放著別的能人不用,而花時間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著競爭,對於機會,別人就不會和你謙讓,而會和你競爭。一旦你失去被選擇的機會,別人就會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歎弗如了。


 


現代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機會的競爭,機會是至為寶貴的。我們一遇到機會,就應當緊緊地抓住它。大畫家徐悲鴻是一位伯樂,傅抱石的才能就是他發現的,但發現的緣由卻是出於傅抱石的自我推薦。假設傅抱石不趁徐悲鴻途經南昌的機會去拜訪他,而是矜持、靦腆、猶豫,見了大師不敢拿出自己的作品,說話吞吞吐吐、含含糊糊,又怎能得到徐悲鴻的賞識和幫助呢?


 


美國在競選總統時,每個候選人總會對自己大吹大擂一番,說自己有怎樣的宏圖大略、怎樣的安邦治國之才等等。這樣做確實使他自己得到充分表現。當然,我們並不提倡自我吹噓,更不贊成弄虛作假,甚至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但也不欣賞那種故作姿態的過分謙虛。你只有實事求是地、勇敢地、充分地表現自己的膽識和才能,機會才會來光顧你。


 


有人把勇於表現自己的膽識與才華和「出風頭」畫上等號,這顯然是不對的。主動進取,充分顯示自己的才能,這不是出風頭,而是對自己的尊重以及對社會的負責。有些真知灼見,你不宣傳,別人就不會知曉。有些對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的創新見解,你不宣傳,就無法得到推廣。這不僅是個人的損失,也是社會的損失。人們只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機,殊不知在貝爾以前,早有人發明了這類裝置,不過當時人們不理解這種發明的社會意義,不予理睬,而這位發明人也就就此撒手了。


 


貝爾發明電話機後,遭遇也並不比這個人更好,但他卻頑強地向人們宣傳自己的發明成果,像馬戲團那樣到許多城市去表演。在實在行不通的情況下,又辦了個《貝爾電話公司》,最後才把電話推廣了開來。倘若沒有貝爾的「自吹自擂」,電話機怎能進入人們的家門?可見,勇於表現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壞。恰恰相反,這正是優秀人才不可缺少的一種品德。在這裡,當「謙謙君子」是沒有必要的,你就是自己的「伯樂」。


 


勇於表現實際上是推動人們進取向上的一種動力。沒有一個人願意自己默默無聞,誰都想使社會知道自己的存在,想在歷史上或多或少留下一點影響。這是推動人們奮發圖強的一個動力。歷史表明,一個社會只有當它的成員能夠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時候,這個社會才是生機勃勃、興旺發達、充滿活力的。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封建社會反對自我表現,壓抑人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造成數千年的社會停滯。


 


從個人和社會的相互關係看,勇於表現是個人對社會的一種奉獻。一個人,縱然有滿腹經綸,然而他不表現;縱然他有一肚子錦囊妙計,但是他不獻出,那他就談不上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勇於表現,是把內在的本質外在化,精神的東西物質化,有用的經驗公開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勇於表現的過程,就是人們積極從事創造的過程。它把個人的智慧和才能,理想和抱負奉獻出來,供他人去認識和了解,供社會選擇和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