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上流行義工與志工,義工和志工是不同的,義工,是發心的,是有情有義的,是以仁義的胸懷在為人服務;志工雖有志於做,是我願意,但好不好不一定,何況若是沒有義,價值何在!


一般的人都是要有請托才肯幫忙,其實真正有慈悲喜捨心的人,在他人有任何需要的時候,不用請,都會主動幫助人,如《維摩詰經》所說,常做“不請之友”,無論對親友或社會、國家,都是如此,這就是義工的最佳精神。


“義工”是有情有義的,完全出自歡喜的發心,用心甘情願、滿懷喜悅、無怨無尤的胸懷為人服務,並且是全力以赴從事義務性的工作,以服務人群、造福社會為目的,因此雖然沒有領薪,但是所從事的工作卻是無價的;雖然默默耕耘,但是所得到的喜悅卻是無窮的。義工無所為而為,讓人升起無限的敬意!


佛門的義工,就如千手千眼的菩薩,都是在替佛菩薩做事,其行事感動很多人。擔任義工,是一種心意和生命的奉獻,是一種力量和時間的佈施,所以義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薩行者。


佛教義工史跡


所有的宗教,偉大的聖賢,不為名利私有,都是為公眾服務,是人類社會的義工。如佛陀成道後,在印度做了五十年的義工,行腳度生,說法傳教,提升人的精神世界。佛陀說:“我用慈悲智慧的犁,在福慧的田里播撒菩提的種子。”佛陀讓每一位眾生都在福田里收成,做眾生的義工。


例如:佛陀曾經親自為生病的比丘洗身、濯衣,整理病房,服侍起居,令他身心清凈;為年老的比丘穿針引線,令他無眼盲之苦。


佛陀的弟子駝標當知客師時,每天任勞任怨地工作,即使在深夜,有人前來敲門挂單,他都歡喜地上前招呼,提著燈籠為他們引導安單。數十年如一日,後來終於感得手指自然發光的福報,這就是他當義工的成就。


從佛教經典中可以知道,佛陀色身雖已入滅,但法身常住靈山,以諸神通力化導眾生,是娑婆世界里的義工;阿彌陀佛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都是七寶所成、八功德水、道路平坦、樹木羅列,是凈土世界的環保義工;藥師如來,救濟現世病苦災厄,解決現實人生問題,是東方琉璃世界的義工;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給人無畏,是茫茫苦海中的義工;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熱惱煉獄里的義工;還有文殊菩薩以智慧給眾生心靈的啟發、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給人實踐法門、維摩居士在酒肆說法、勝鬘夫人致力於兒童教育,都是給眾生帶來光明,為世界去除黑暗的義工,值得我們傚法!


古德云:“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又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曆代以來,佛教僧侶普行善道,對社會公益事業貢獻良多,舉凡築橋鋪路、植樹造林、開鑿義井、施設茶亭、護生放生、醫療濟貧、急難救助、立寺止宿、設孤兒院、建養老院、置養病坊、佈施義田、興辦義學、教化人心的種種善行不計其數。例如:


慧遠大師


其所著《沙門不敬王者論》實際上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有密切的關系。在當時中國封建體制之下,此論說明出家功德等同帝王,雖不處王侯之位,然可助王者之化。談到教化,佛教的濟度眾生,是以全人類為對象,不分國境,不論種族,澤及天下。實具有潛移默化社會結構、組織、制度,建設人間凈土的功能。


曇延大師


隋文帝時,民眾因亢旱,苦不堪言,大師設八關齋會,併為文帝及群臣授齋戒,使甘霖普降,旱象立除。


法進大師


逢災荒即施物賑濟,見饑饉襲境,餓殍遍野,狀極悽慘,於是發心為賑災東奔西走,並勸請散放國庫儲備的糧食,終因數量有限,難以普及,為救活更多的眾生,於是割肉捨身施予饑餓的難民,示現徹底慈悲濟世的大無畏精神。


智者大師


在各地設放生池,對於救濟貧民更是不遺餘力,在傳記中說:“所獲之施物凡六十種,一時皆以悲敬兩田而回施與他人,使其轉增福德,而求願國家與家族均得繁榮。”


法純大師


嘗在饑荒時節,改換俗裝,在市里中做傭工,以賺來的錢,轉施給窮苦者;經常到各處清洗廁所,掃除糞便;遇道路坍崩,則擔起築路的工作,也常勉勵居民互助,把險阻的道路剷平,以便利行人。


佛圖澄大師


以佛教慈悲戒殺的教義及種種神跡感化殘暴的石勒、石虎,並勸諫當政者“不為暴虐,不害無辜”,使眾多無辜者免於死難。佛圖澄亦善醫術,療治病苦,拯救危急,當時病而復蘇,起死回生者,難以計數。


那連耶舍大師


北齊文宣帝時,遠至鄴都從事譯經工作,並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廣收痲瘋病患者,施以醫護與療養。


鐵眼禪師


日本幕府時代,鐵眼鑒於佛教大藏經的不足,佛法無法普及,於是發願刻印藏經。經過多年的化緣勸募,眼看就可以請人刻印了,豈料災害瀕臨,人民無以為生,鐵眼禪師立刻將募來印經的經費悉數捐出賑災,數以萬計的人從餓死的邊緣被拯救回來。爾後又步上化緣之路,備嘗艱辛,好不容易經費再度募齊,卻又逢洪水氾濫,多少的居民無家可歸,飽受疾病的侵襲,於是他又慨然捐出該款,濟難解困。堅定的信念,驅使他繼續四處奔走,努力募集經費,第三次終於如願將大藏經刻印完成。日本人都這樣認為:“鐵眼其實刻了三部大藏經,前面兩部雖然不見其形,卻將慈悲刻入全國民眾的內心。”


太虛大師


中日抗戰期間,大師為了疏通滇緬鐵路,運送救助資源,無懼危險,領導佛教訪問團到緬甸、泰國等國家訪問,宣揚中國文化精神,終於贏得國際友邦的支援,解除困局。


樂觀法師


抗戰期間號召出家人組成僧侶救護隊,出入槍林彈雨之中,為受傷的軍民療傷服務,為國盡忠。


在佛門里,講究的不是世智辯聰,而是菩提道心,翻開佛教典籍,可以發現曆代禪宗的祖師大德多發心服務人群,以擴大自我,提升生命的價值。他們多以苦行出身,像溈山靈佑禪師願為眾生做馬牛,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是最佳的義工寫照。


佛教史上當政者為國家做義工的事跡也不少,如甘旱時祈雨、苦難時救濟等。


印度摩竭陀國孔雀王朝第三世阿育王,為使佛法廣益世人,在四邊城門設置藥品倉庫,免費給予僧眾、百姓醫藥。每日以一千錢供養塔像、一千錢供養上座比丘、一萬錢供養僧眾、一萬錢添置藥品等。更于道路兩旁遍植林蔭樹木,廣鑿水井,以便往來行人消暑休憩之用。一國之主甘為全民義工,所以人民能夠安樂,國威遠揚。


日本佛教之父聖德太子,努力推行法王之治,教導人民信仰三寶,其建造的大阪四天王寺,設有悲田院、敬田院、療病院、施藥院等,給予貧困、孤獨、病患施以免費診察、收容、救助。


梁武帝,篤信佛教,常蒐求佛典,整理經籍,熱心於佛法的實踐,受持菩薩戒,有“皇帝菩薩”的美譽。在位四十八年,可謂以佛化治國,造金銀銅等佛像,建愛敬、智度、新林、法王、仙窟、光宅、解脫、開善等寺;廣開無遮大會,供養四部僧信;數次捨身同泰寺,甘心以“佛奴”——佛教義工自居,奉侍三寶,並親自擔當灑掃、行堂等工作,為佛教奉獻的熱忱,傳為曆史佳話。


目前,佛教信徒在各寺院中當義工的情形非常踴躍,他們知道“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重要性。廣結善緣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友好的不二法門。洛杉磯有一個聯合國組織的聚會,主辦單位要求國際佛光會洛杉磯協會的會員能去擔任交通指揮的義工。透過法院、學校、警察局推薦到西來寺當義工的也為數不少,例如駕駛超速、沒結帳就將商店的東西拿走等,服務時間長短不一,多則七十天、二十天,少則四十二個小時、二十個小時不等,大部分的義工在西來寺清掃環境、擦拭窗戶、廚房撿菜、導覽說明、行堂典座,他們每天到西來寺服務三至四小時,全部服務結束時,由西來寺出示證明,他們所犯的違規等不良記錄會因從事有益大眾的服務而登出。大專院校入學的評分標準,不但參考課業成績,也注重公共服務時數,公共服務就做為學校考核學生品行的成績,這些曾經參加義工的青年朋友,有的因此信仰佛教,而且一直持續下去;有的連同父母、朋友一起來參與。


千百年來,無數的義工在道場里清潔、打掃、種花、施肥,以勞力默默地服務奉獻。有的協助建寺、開山,有的幫忙植樹、募化。到了現在,佛教的義工較過去團結合作,並且懂得組織規劃,例如響應環保運動,參與愛心捐血、投入護法行列,大家各盡己能,努力耕耘,以一顆歡喜的心佈施結緣,以一顆赤誠的心弘法護教,充分發揮團體的力量。


擔任義工的好處


義工是重情義的,以仁義的胸懷在為人服務,是無價的,不為錢,純粹是一份奉獻。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願意加入義工的行列?義工的工作和一般工作性質不一樣,一般的工作是唸唸在錢,為代價而付出;義工的工作是唸唸在歡喜和結緣,發心是不同的。我出家六十年,在弘法利生的工作上,沒有星期日,沒有過年,沒有假日,做了六十年的的義工,在工作中得到的趣味和法喜,實非金錢能比。一個人如果有一段時間,可以作一些心甘情願的服務工作——義工,對於自我精神領域的提升,有莫大的助益。義工是公民生活重要的一環,從事不以換取經濟性報酬的義務性工作,是一項道德義務,不僅嘉惠世間大眾,亦發揚同體共生的理念,經由個人的自動努力,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慈悲愛心,啟發社會正義,推動良善風氣,對政府的公益事業、福利計劃、慈善救助、社會教化都有相當的貢獻。若是人人當義工,社會自然會祥和。當義工不為出名,因為“佛祖會知道”,“因果不會辜負人”,除了為大眾服務,也為自己培福,廣植的福德因緣生生世世都用得到,留和平、慈悲、智慧、道德給後生晚輩,才是搶不去的寶貴財產。做事若覺得不情願,就會很苦,所以“心甘情願”的服務,其價值是無形的。做義工最主要是學習慈悲,學習笑容,常保和善,給人歡喜,讓功德種子傳播,將來必定會很有人緣。因此,所謂義工,看起來是為人,其實最有利益的還是自己。總結義工有八種利益:增加自信,快速成長,結交朋友,廣結善緣,發掘才能,勇於承擔,解行並重,自利利他.


現代義工何處去


生命的意義到底在那裏呢?很多的人雖享受現代化的生活,但在心靈上卻倍感空虛。如果懂得善加利用時間、力量,貢獻所能,不但心靈不寂寞,人生也快樂。佛教的寺院提供了許多當義工的機會,有文教、社教、知客、法務、行政、公關、文書、典座、行堂、施茶、交通、水電修繕、各種活動、慈善救助、醫療義診、排難解紛、弘法布教等等。如果一星期中能佈施幾個鐘點為人開車、發心講說佛法或授課教人技藝、投身教育文化事業、熱心社會慈善公益、關懷殘障和孤老、送溫暖給貧病苦難、做生態環境的維護等等善行,必定能處處逢緣。


我創立的國際佛光會,傚法諸佛菩薩度眾不倦的精神,除了替三寶服務外,更深入社會為廣大的有情服務。在各個協、分會的會長、會員們齊心齊力攜手合作之下,積極舉辦各項有益世道人心的活動,獲得社會大眾的一致肯定。例如:在學校附近護送學童過馬路的“愛心媽媽”,獲得許多父母的感激;在醫院里幫忙排隊掛號的義工,已協助過許多老年病患;到偏遠地區為人義診的“友愛服務隊”,也解決許多貧苦人家無錢就醫的問題;在萬丈紅塵中設立的“讀書會”,更帶動許多家庭共創書香社會;其他諸如植樹救水源活動、凈化人心七誡運動、特殊學生遊藝會、廢紙回收保護環境活動、到監獄戒毒村幫助受刑人、一九九六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一百萬人的佛學會考等,都是在各地會員義工的積極推動之下,如火如荼地展開,為民風日益惡化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流。國際佛光會會員向來以建立祥和社會為己任,一九九七年在台灣發起“慈悲愛心列車”、“慈悲愛心人”、“慈悲愛心”一系列的巡迴宣導,提供大家修身語錄,例如:


遇人微笑並問好,人間處處有歡笑;隱惡揚善不妒賢,明因識果不欺心;孝順奉養父與母,勤儉治家護眾人;教育子女不為惡,指其善處使有德;與人為善說好話,從善如流做好人;心甘情願行好事,皆大歡喜存好心;慈悲不暴戾,喜捨不貪取;人人有愛心,社會多溫馨;鄰里和睦,處處凈土;將心比心,大家更親;慈心願力,走進社會;你說好,我說好,氣氛就會好;你讓步,我讓步,條條是大路。傚法過去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運用適當的時間在街頭巷尾、路邊廣場,散播慈悲、愛心的種子,使人人心靈凈化,道德重整,找回良知,安定社會。這種人人是義工的精神正是諸佛菩薩的精神。可見工作無分貴賤,只要做者有心,一樣能得到歡喜自在;事務無分難易,只要教者有意,自能集合群力,將微不足道的事情做得有聲有色,將程式複雜的活動辦得轟轟烈烈。


如何推動義工工作


帶人要帶心


在佛教里,鬼子母因為佛陀令僧眾為她施食供養,滿足她的需要,所以後來成為佛教的護法神只。軍隊中有一句話說:“帶兵要帶心。”所謂帶心就是從內心付出真誠的體貼、關懷,設身處地為對方的需要考慮週全,為他解決問題,給予種種尊重、方便,彼此的善緣才能維持長久。


做義工的義工


義工菩薩並非理所當然要為我們做事,我們如何回報他們的發心?對待義工要惜緣、體貼、關心、鼓勵、讚美,並且要會帶動、輔導、協助,讓他們能進入工作狀況,對工作的推展自然有很大的助益。不要輕易使喚義工,不要不顧念情義,你若無情,他那會有義?也不要高高在上,發號施令,要請義工幫忙,則要先做“義工的義工”,才會有義工。譬如說:要麻煩義工寫標語、傳單,事先將筆紙備妥,並且安置座位;如果請信徒來澆花植草,要把水桶、水管準備齊全,還要告訴來者水龍頭、工具箱在那裏。到了用餐時間,熱心招待他們吃飯,適時為他們準備茶水、點心;到了回家時,也應不忘慰問辛苦,讚美他們的成績,甚至一路送到門口,目送他們身影遠去。唯有先為義工服務,自然會有廣大的回饋;唯有在彼此尊重中共事,才能真正發揮服務的精神。


將義工組織化


隨著佛法的流佈,發心當義工的人越來越多,因此,宜將義工做有系統的規畫,以發揮最大的服務效用。


建立義工組織:義工的特性、專長各有不同,必須適才適所,妥善規畫,如本領高,就做文教的義工;文教能力不夠,就做慈善的義工。又如有的人能抄寫、歸檔、打字、書法、烹飪、語文、開車、指揮交通等,亦應分別給予適當安排,發揮義工的作用。


編制義工手冊:義工來發心的時間、專長,依各人情況而有不同,製作義工手冊,可以方便服務時的連系,發揮人力資源的運用。


提升義工層次:舉辦活動時,在事前、事後召開講習會議,讓參與的人不僅能懷抱法喜在佛門服務,成就他們廣泛學習的機會,進而提升義工的層次。


授予義工權利:對義工須授與權利,且給予尊重,准許利用客廳、齋堂等各種場地,使義工能自由自在的去執行工作,才不會自亂陣腳而無所適從。


近年來,常有各地來鴻感謝佛光會的善行義舉,或者邀請佛光會共同協辦公益活動。對於真正有益於大眾的事情,無論大小鉅細,佛光會都認為是“義”不容辭的“工”作,因此一概不加推辭;至於一些讚美過譽,則愧不敢當,因為佛光會不過是在做“穿針引線”的“義工”,將各種好因好緣結合在一起,為開創人間凈土而盡一份力量而已。有人常發心待退休後,要從事這種以服務大眾為主的義工工作,希望善加利用人生寶貴的經驗,找到生命的第二個春天,獲得一種鼓舞,產生一種力量。其實做“義工”,無論任何年齡層次,不必寄望于未來,此時此刻就可以實踐菩薩道的義工精神,以四攝六度利樂有情。真正有心服務大眾,更不必等到退休,眼前就能自我期許,作個“不請之友”、“不退轉菩薩”、“常精進菩薩”。人生難得,勝緣難再,把握當下每一分每一秒,在世間廣結善緣,人生豈不更有意義?


世間上沒有誰能幹,誰不能幹,而在於是否心甘情願。當義工能深刻體悟到發心工作不但獲得許多珍貴的友誼,更學習了智慧與靈巧,懂得做事的程式,成就擔當的能力。《金剛經》說: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佈施,所有功德不及受持四句偈功德之大。這句話是告訴我們財寶的佈施,有用盡的一天,唯有知識、技術、真理、法寶、心力的佈施無窮無盡。佛教義工群所作所為的功德正是如此。


當義工除了依自己性向、專長、時間給予奉獻外,要能夠做到下列四點:


愛語:做義工除了是一種力量、時間的佈施外,更是一種生命、信心、讚美的佈施。世間上最美又是最容易做到的佈施是愛語,人大都吝于講木好話,但是要做好義工的第一步,便是能講愛語,多讚美佛教好、會員好、道場好、信徒發心,好話是不怕多的。


同事:同事者,就是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對方的苦難就是自己的苦難,“同事”可以上對下、有對無、富對窮的感同身受,就能激發幫助人、包容人的熱心與胸懷。


利行:給人方便,隨時隨地協助對方、救助別人。舉手之勞的功德,隨時幫人度過難關,給人希望,給人歡喜,更要給人信心。


捨得:捨是佈施,“捨”即是“得”,沒有佛法的佈施,不能稱為“捨”,有希望的回報是貧窮,故喜捨是佈施歡喜給人。


義工是佛門的天龍八部,是來護持道場的各種善神。服務是快樂之本,不但自己做義工,更要鼓勵大家來做義工。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人家來做義工,必須先做義工的義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