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寫給兒子的信

兒子:

當你躺下睡著了,小手兒托著嫩腮,微汗的額頭粘著捲曲的金發,我要告訴你這些話。

我獨自一個人悄悄地走進你的房間。就在幾分鐘之前,我坐在書房裡閱讀檔的時候,一陣懊悔的浪潮淹沒了我,使我喘不過氣來,帶著愧疚的心,我來到你床邊。兒子,我對你太粗暴了。

在你準備上學的時候,僅僅因你草草地洗臉,我便對你大聲斥責;你沒有擦乾凈你的鞋子,我又大發脾氣;而當你不小心讓鞋油弄臟了地板,我便火冒三丈,對你大聲怒吼。

吃早點的時候,我又對你橫加挑剔,責怪你打翻盤子,吃東西狼吞虎嚥,在麵包上塗太多的奶油……在我去趕火車的時候,你轉過身來,擺著你的小手說:“爸爸,再見!”而我卻皺起眉來回來說:“挺起胸來,兩肩向後張!”

孩子,你還記得嗎?

晚飯後,我在書房看報,你怯怯地走了進來,眼睛裡流露出委屈的目光。我對你的打擾極不耐煩。你在書房門口猶豫著,我終於忍不住吼了起來:“你又來幹什麼?!”這時你沒有說話,用迷惘的雙眼望著我,怔了一會兒,你突然跑了過來,抱著我的脖子吻我,眼裡噙著淚花。

接著,你用你的小手臂又緊緊抱了我一下,便松開手,用你那淚光閃耀的大眼睛盯著我,嘴唇努了努,什麼也沒說,轉身輕輕地走開了。

讀完信,小編感觸很深。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只是,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做到這樣深刻的內心剖析。

生活中,父母有時候發火也是有原因的,畢竟孩子有時候確實太惹人炸毛了,不吼孩子幾句心裡憋得難受!但是“大吼教育”的結果往往並不理想,有的孩子越吼越調皮,甚至學會了跟家長對吼;有的孩子,則被家長吼得越來越膽小、自卑,做事缺乏自信,唯唯諾諾。

如果你也是一個常用“大吼教育”的家長,那麼從今天開始,你有必要做一個小小的改變:跟孩子小聲說話!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的聲調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輕聲教育,自有好處

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大聲責罵的父母,對孩子的性格會產生負面影響。憤怒之下的你,心情惱得像一把火,越是大吼大叫,你的心情也就越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著忍一忍怒氣,壓低一下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聲調,你會發現自己變得稍微理智、平和一些。

孩子會感覺到信任和尊重

心理學家稱,你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溫柔時,孩子反而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麼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裡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裡的。你語氣中傳達的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覺到。

減少孩子對你的害怕與抵觸

當孩子犯錯時,你憤怒地大吼大叫,結果無非兩種:孩子被你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只盼著你趕快結束訓斥;孩子被你激怒了,大吼大叫回擊你,也不考慮錯在哪了,只想著如何跟你對著幹。

但是,當你語調平靜、嚴肅、稍低一些跟孩子談話時,你會在孩子眼裡變得“不怒自威”,孩子對你也就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抵觸,這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道理、辯對錯,效果就會好很多。

如何做到“輕聲教育”?

開口訓斥孩子時,調整自己的音調和語速

壓低聲調,有助於壓制你的怒火;而放慢語速,則有助於你一邊說話一邊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批評顯得太急、太暴躁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但事後我們往往又很後悔,畢竟孩子還小,犯錯誤是正常的,何況我們自己小時候也沒少犯錯誤。

其實,我們根本沒那麼生氣,只是需要幾秒鐘調整一下自己而已。

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孩子

孩子犯錯的時候,每次都能忍住不去批評,是很難做到的事。這時,父母需要做的是把你的真實想法和期望傳達給孩子,並提醒他犯錯的後果,而不是單純地吼孩子。

比如,孩子在超市亂翻商品,你可以告訴他:“寶寶,如果你把商品弄亂了,售貨員阿姨還得重新擺,很辛苦的!你是個體諒人的寶寶,對不對?”這時候,寶寶往往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自覺擺好物品。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與孩子交流

管理自己的情緒是為人父母一項重要的功課,養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當我們忍不住要發火的時候,同時也需要自查一下:“我到底為什麼發脾氣呢?真的僅僅是因為孩子這件事做的不對嗎?還是我有什麼內心的隱痛在作祟?”這樣的覺察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你的“大吼”,往往暴露出你缺乏足夠的技巧去教育孩子,只能仗著自己的氣勢和暴力讓孩子屈服。平和的心境、冷靜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嘴上說說就能有的,這需要家長擁有健康的愛好、良好的生活規律做鋪墊。

泰戈爾曾說,“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並非錘的打擊,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家長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大吼教育”前,父母應進行反思,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用自己的心與孩子保持誠摯的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本來目的,更能維系良好的親子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