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說:「如果你想在愛裡自由,就不能害怕聽見我。」

你總是安安靜靜不回答

我問了千百遍的問題

你總是安安靜靜地不說話

留下我一個人嘆息

就算我心細如絲,也無法猜透你的心事

我覺得你好像風,讓我無法掌握行蹤

未來是如此不可知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

你從來不作解釋

叫我等待日復一日

孤單 孤單 像海浪週而復始拍打著海岸

孤單 孤單 就這樣緊緊跟隨我每一個夜晚

——《孤單》,詞曲╱李宗盛,主唱╱陳淑樺

愛琳走進心理諮商師的診療室,看來沮喪又迷惘:「最近我常覺得好孤單,」結婚3年,雖然夫妻之間沒有嚴重衝突,性生活也堪稱和諧,「但就是少了什麼。」

愛琳懷疑,這種距離感是婚姻破裂的前兆,「我可不想成為次要的,」她抱怨。例如兩人共進晚餐時常被打斷,只因丈夫要接聽客戶的電話。這讓愛琳憶起童年不愉快的情景:每當姊姊和媽媽高談闊論時,即使拉著媽媽袖子想加入,仍不免被冷落一旁。

「這是不是表示我們沒那麼相愛了?」發現自己被隔絕在丈夫的世界之外,令愛琳恐懼不已。她曾深信丈夫是愛人也是好友,現在卻不禁懷疑起來。

一個人跳舞

許多人熱戀時如膠似漆,恨不得合為一體,一旦走入婚姻,隨著現實浪潮的沖刷,羅曼蒂克的憧憬一去不復返,彼此的相異處卻愈來愈清楚,差距變得難以忍受。

孤獨其實普遍存在於婚姻裡。許多夫妻雖同床同房,事實上卻只是各說各話,彼此像合夥人,只討論事件,如帳單、小孩補習費、房子貸款……,卻不曾討論自己的心思。

心理諮商師李宗燁說,曾有一位太太告訴他,結婚沒多久丈夫就關上心門,每天回家一言不發,只看電視不理她,跟朋友卻又談笑風生,她完全不懂丈夫在想什麼?

身心靈桃花源成長中心負責人楊舒涵分析,會讓人身陷孤獨的原因很多,例如伴侶不體貼、沒有愛的能力;生活中缺乏共同的興趣和話題,沒有溝通分享;或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伴侶沒有適時支援等;有些人則是源自於內心的匱乏,或成長過程中不愉快的體驗。

但孤獨真是婚姻殺手嗎?紐約大學臨床心理治療師暨作家艾普斯坦認為,孤獨不一定會造成痛苦,「事實上,反而可能是改變力量的源頭。」

楊舒涵指出,傳統婚姻的內容缺少新陳代謝,只是日復一日地過,不知不覺相敬如「冰」。因此察覺心境的轉變反而是好現象,才有進一步探索改善的機會。

過去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大多是有責任感、賺錢養家,而現代女性已能經濟獨立,逐漸期待更多心靈的親密契合。

可是多數男性未體察女性想法變遷的事實,不改傳統心態,仍著重事業及物質成就,在乎面子、尊嚴,再加上被社會要求要堅強勇敢,不允許表達脆弱,對於別人的感覺常不知所措。當女性希望分享感受時,男性卻傾向逃避,或以「女人太麻煩、情緒化」為藉口,不願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拒絕傾聽。

「了解是很稀有的,」李宗燁感嘆道。

當孤獨之潮來襲時,許多人會選擇逃避、壓抑,或將問題歸咎於配偶。例如認定是伴侶不關心、不在乎自己,因而試圖榨取對方更多的注意力以喚回親密。

有些人則藉著外在事物填補空虛:嗑藥、酗酒、暴食、死守電視卻不願多看配偶一眼,或以金錢物質換取短暫的快感。

而最具殺傷力的則是外遇,期望藉新戀曲的熱情興奮掩蓋問題。但這些旁門左道只能讓人暫時自寂寞脫身,卻無法走出孤獨的迷宮。

回想被冷落的童年,愛琳發現從那時開始,她總在不自覺地迎合、討好別人,認為唯有如此才能被愛、被肯定。她不敢表達真正的感受,不敢拒絕別人的要求,深怕當對方發現了卑微膽怯的自己,便會掉頭而去。

由於長久壓抑內在的需求和情緒,愛琳漸漸失去生命的重心。她一直以為孤單是因為沒有人願意了解她,其實是她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愛自己就不會孤單

很多人以為找到伴侶就不會再寂寞空虛,事實上,結婚並不能保證解決孤獨。楊舒涵指出,如果婚後心靈不再交流,只是軀殼共處,「兩份寂寞相加,恐怕只是更大的寂寞。」

容易為孤獨所苦而備感挫折的人,通常不太喜歡自己、不願與自己相處;或比較被動,不知如何改變現狀,為自己的孤單寂寞負責任。

楊舒涵說,只有敞開心胸,才能邁向解決之途,「探索孤獨,發現情緒背後更深層的原因,而不是逃避、忽略。」如果仍摸不著頭緒則可以尋求支援,如親近成長團體、聽相關演講、專業諮商等。

實踐興趣與夢想、結交可以談心的朋友,也是減輕孤單的方式之一。

「很多人結婚以後,除了老公小孩沒有其他生活重心,」楊舒涵看過許多婦女因此不再成長,因缺乏自我滋養而不快樂,連帶影響孩子的人格和心裡發展。

「愛自己就不會孤單,」李宗燁表示,要先自我悅納,不批判討厭自己的弱點,「否則沒有安全感,就會想假裝、想隱藏,」這種潛在恐懼將變成婚姻裡的地雷。

「為什麼談戀愛時不會孤單?因為一直在談,不斷自我揭露,」李宗燁笑說。

如果不談自己,伴侶也漸漸難了解你,只討論婚姻裡的柴米油鹽,慢慢磨掉了分享的動機,甚至理所當然認為對方應該理解——「我們已經在一起那麼久,他怎麼會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結果變成互相批評指責,日久反而隔閡更深。

想要重拾親密,得先放下責怪,溝通不是為了判定誰對誰錯,而是真誠開放自己,探索伴侶,檢視彼此的期待和投射,找出是怎麼樣的生命經驗影響彼此的互動模式。

當雙方能同時獲得滿足與尊重,不再為了保護自己而試圖改變對方,或因害怕失去對方而妥協,才能從被動依賴的愛——「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轉為主動給予的愛——「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為舊關係帶來新的結合與分享。

做自己的公主

愛琳終於恍然大悟。過去她總把別人擺在第一,如果對方沒有同樣相待便心生怨懟,卻沒想過改變的力量握在自己手中。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擁有一個私密空間,可以做自己、不受打擾。唯有觀照真實的自我,接納、喜歡自己,才會更有自信面對外界。

楊舒涵以一位學員為例,她在上課後憬悟「我已經厭倦逃避自己,或要一個男人讓我快樂,我決定接納現狀,創造獨處之樂。」孤獨不再代表欲求不滿的掙扎,而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我就是自己的公主,不需要被王子拯救。」

讓孤獨成為自我量身裁剪的蚌殼,終有一天,心能如珍珠般熠熠生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