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了對房間的收納整理,它就像一片小鏡子,映射出你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

我有個小習慣,每當心煩意亂的時候,就喜歡整理東西,收拾桌子,整理衣櫥,或者再羅列一遍書架,當東西都整理得乾淨利索的時候,心情就平靜了,再處理起煩難的事情,也會篤定許多。

你的生活環境,就是你的內心狀態

有一次,實在遇到悲痛難以自抑的事情,我決定停止哭泣,開始了一次對全家的深度大掃除,我扔掉了櫥櫃深處堆砌的舊物,翻出了冰箱底層過期兩年的 罐頭,把不再穿的過時衣服打包捐贈,大力沖刷一直逃避面對的夾角污垢,所有的東西各歸各類,分放在盒子或者箱子裡,安置在我認為最合適的地方……我對這場大掃除如此投入,簡直忘了原來的悲痛,只想著生活原來可以再美好一點。
當這一切結束,我長舒一口氣,周圍如此舒適整潔,連空氣都是蓬勃向上的——那一刻, 我感覺自己被療愈了。

從那時起,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收納整理不僅僅是生活技能,還是一門實用的心靈整理術。所謂「心房」,一所房間不正是人心靈的鏡子嗎?而你如何對待房間裡的東西,則象徵著你的人際關係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而改變,往往正是可以從這些身邊小事做起。

案例1:把不幸藏起來

A女士有著不幸的婚姻,但她一直自詡是一位好太太。如果你乍一走進她的家,會認為十分整潔,客廳寬敞開闊,半點雜物也無,地板擦得光亮極了。但是在客人看不到的地方,則堆滿了舊物和雜物,柜子、抽屜、衣櫥里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可言。A女士的收納習慣是,把髒亂的東西藏在看不到的地方,但對外的那一面,一定是要十分整潔的。

【點評】:

收納是很誠實的,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顯露出來。在A女士的潛意識裡,認為不好的事情需要隱匿起來,隱匿起來就可以當之不存在了。在處理婚姻問題上,A女士也採取了相似的鴕鳥策略,即使出現問題,也不思解決,而是把潰爛的關係藏起來,以顧全顏面為先。直面現實需要勇氣,畢竟生活不只有外人看到的光鮮一面,陰影里別人看不到的一面,自己卻是能看到的,這一部分,更需要有耐心來整頓。

案例2:囤積狂的自白

B小姐年過三十,感情史仍然一片空白,眼見已經邁入了「剩女」的行列,自己也很著急,但好像總與桃花運無緣。她的房間不大,但是堆滿了從小到大 一路走來用的東西,即使長久不用也不捨得丟棄。
她還留著一箱小學時候的課本和練習冊,她的解釋是「萬一將來孩子以後用得上呢」。好多年前的舊款衣服,分明許久不穿,但仍然囤在衣櫥里,「也許有一天會穿呢」。更不用提很多早就不喜歡但也找不到理由丟棄的舊物了。B小姐也很嚮往那些時尚靚麗的女孩,但她覺得那 種生活離自己很遙遠。

【點評】:

就像一杯滿滿的水一樣,如果不灑空,就無法再倒入熱茶。
滿屋囤積的舊物,象徵著已經走遠的過去生活,與其活在陳舊的記憶力尋覓安全感,不如做出取捨判斷,為現在的生活騰出寬敞的空間來。
「也許有一天會用上」,這樣的舊物往往很多年都用不上,與封塵的過去和渺渺的將來相比,還是活在當下最重要。新的格局,新的空間,新的嘗試,擁有這種清新氣場的女孩是可愛的,也許就有美好的事情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案例3:成長的故事

C小姐和D先生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各自都是獨生子女,都不擅長整理房間,年輕的他們樂於享受生活,然而裝修精緻的新房裡卻常常是亂糟糟的,甚至要出動雙方父母來替他們打掃衛生。

婚姻宛如課堂,在一次次的爭執磨合下,漸漸教會任性的年輕人承擔責任。這個改變是慢慢發生的,他們開始學著整理家務,買來收納盒來把雜物收拾起來,散亂的衣服疊好再收進衣櫃,家裡愈加溫馨舒適了。上個月,C小姐懷孕了,全家對新成員的到來充滿了期待。

【點評】: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成熟度,有很多方面,從原生家庭中脫離,開始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家是夫妻共同生活的載體,願意攜手整理好房間的夫妻,一定也有信心攜手面對其他事情。生活中常見二三十歲的成年人仍依賴母親照顧起居,其實在心理上還是未斷乳的「巨嬰」。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掌控,也需要自己負責,就從整理好身邊的小事物做起。

以上的案例都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你的生活環境就是你心靈狀態的外顯,不要小看了對房間的收納整理,它就像一片小鏡子,映射出你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生活方式。

日本環境建築設計師真居由美里在一本書里說「整理自己身邊事物也就是整理自己的命運。」這話也許誇張,但也絕非沒有道理。從打掃開始,通過掃除和整理來讓自己心情沉穩下來。成功富裕的人也總是讓屋子保持乾淨明亮的狀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收納術也需要人生的智慧。《斷舍離》一書的作者山下英子就主張「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她認為,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收拾家裡的雜物的過程也是來整理內心廢物的過程,其中的取捨判斷,即是人生的參悟。

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這需要有足夠成熟的自我認知。
把不合適自己的東西立即淘汰或是送人,這也需要揮別過去的勇氣。

當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並致力於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煥然一新。

張德芬說,想要幸福,首先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這需要順從自己的心意,也要鬆開「多就是好」的念頭。
很多人會不自覺地「累積」物質,潛意識中以為,等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也許就可以從此快樂幸福了。但顯然,占有欲不等同於幸福,並不是越多越好,雜亂無章的舊物沒有帶給我們幸福,囤積已久的貨物至今還在占用生活的空間。

人的慾望很難突破,但收納你的生活,可以幫助你看清生活中有多少被忽視、被浪費、被遺忘的東西。當我在大掃除中找到了尚未開封卻蒙塵的許多物品,而我卻正計劃購買相同的新品,那一剎那間,我感到十分慚愧,也十分感恩,原來我想要的一切,都已經在原地等候我多時了。
慾望無邊無際,盲目追逐註定精疲力竭,不如先止步,回頭細細審視自己四周的生活,專注於已經擁有的一切,也許幸福的鑽石就在自己的後花園裡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