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語的基本定義有兩個,第一個,心口相違,第二個,言不稱實,當然最重要就是欺誑他人,心口相違就是你心中所想的,跟口中所說的是違背的。
也就是說你所說的言詞,跟實際情況是不合的,這是第一個約外境。第二個約內心,你有欺誑他人之心,這個是妄語,不過這個地方佛陀在制戒的時候,佛陀偏重在欺誑心。
因為有時候我們講出的話,跟實際不符,不一定我們有欺誑心,可能我們智慧判斷錯誤。在律上佛陀舉一個例子:
有一個例子說這個毗舍離國,佛在世時,毗舍離國發生了旱災,好幾天都沒有下雨,這個是很嚴重,古代的農業社會沒有下雨,農作物都沒辦法活了,所以外道找他們的師父,佛弟子也找自己的師父,來問問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下雨?
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剛好在毗舍離國遊化,佛弟子就問這個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說我們應該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下雨呢,我們要早做準備,目犍連尊者入定觀察說,說七天后就會下雨,大家就想說七天也不久,就等吧。
到了第七天還是沒有下雨,這個時候佛弟子就譏嫌了,說目犍連尊者打妄語,這個弟子們的譏嫌,這個居士的譏嫌,比丘去托缽的時候就聽到了,回來就把這件事如是如是的稟告佛陀,佛陀就把目犍連尊者請來,他說:你是不是有跟居士說,七天后下雨,目犍連尊者說:是的。佛陀問尊者說:你是用什麼心情說的呢?目犍連尊者說:我用正直的心說的。佛陀說:目犍連尊者沒有打妄語,為什麼呢,佛陀就補充說明說:
目犍連尊者入定的時候,他看到遠方有一塊雲飛過來,根據它的速度,他合理的推論,這個雲七天后飛到毗舍離國,但是中間出了插曲,那個阿修羅王看到雲,把它撥走了,所以就變成他講錯了。
這個地方就看得出,佛陀跟阿羅漢的神通有所不同。如果是佛陀,諸位要知道,佛陀要嘛不說話,佛陀只要講說七天后下雨,它一定下雨,沒有任何例外,阿羅漢就不一定了,因為阿羅漢的神通不一樣。
這個我們到果證的時候會說明,阿羅漢因為他斷的煩惱是有限的,他神通力也是有限的。在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就是說,你不可以說,這個人他講的話跟實際不符,你就判他是妄語,不可以這樣講,他有時候是智慧不夠,缺乏經驗,或者這中間有變數了。
所以妄語的關鍵,除了心口相違以外,關鍵在於欺誑他人,他有欺騙你的心情,這個地方是業,要成就業的一個重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