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都了解修行必須「褔慧雙修」,尤其是具備般若空慧,才能走向正確的道路,避免不必要的煩惱障礙,不管是聲聞乘還是菩薩乘,般若妙慧是一定要修習的。另外,還需要第二種資糧,那就是褔報,古代很多的袓師大德都是在大眾中、人群裡出坡作務廣修褔報,替大眾服務,如此才能累積資糧,減少一些障礙。


雖然是這麼說,可是大家好像還是一樣,煩惱不斷的困擾著我們,習氣也沒有減少,為什麼呢?佛光不是沒有普照,而來這裡受八關齋戒,也不是被逼的,各位有沒有好好的想一想,自己的素質是否有提昇呢?道業是否有進步呢?自己內在的那一塊心田,應該多下一點工夫來耕作。這就好像只是單行道,佛菩薩的加持不減,普照大慈悲大光明,而我們卻不曾時時注意自己的心田,任由它荒蕪蹧蹋,致使無明煩惱的雜草長的亂七八糟,那麼就與佛菩薩的願力沒有相應,失去了交集,所以我說就像是單行道,車子一直進來,卻沒有辦法開出去。


我們看《華嚴經》,善財童子四處去參訪善知識,其中不全都是出家人,還是有很多的在家人,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就連一般認為卑下的妓女,他還是誠懇地去參訪。善財童子並不是隨隨便便到處亂撞,而是往內心裡去證悟,真實的學到法的珍貴處,每一個善知識所教導的法門,他都認真的往內耕作心田,我們也該學習的是他那種內化的能力,而不是往外去追求,放任六根四處跑,拜佛拜的再久都沒有進步,就是這個原因。不是佛光沒有普照,而是佛光照不進來,不肯改變自己,習氣依舊是那麼重,應該要好好的返照內心,改變自己的心性,這麼一來,才是真正的學佛,否則懂得再多的佛經,都只是你的知識比別人多罷了。


每個人的福報不同,修行與褔報是不一樣的,修行是為了解脫,褔報是來幫助我們修行能更順遂,擁有較好的修行條件,不然我們如果連生活都有問題,要如何來修行呢?但假設只是做善事累積褔報,不會是最好的一件事,因為那會成為人天乘,享盡人天褔報,又是三界輪迴。


所以要好好的修行,從內心中做起,慢慢的讓身口意清淨,這樣才能進步,各位來這兒受八關齋戒就是為了修行、為了解脫,不要又起煩惱浪費生命,不是只有說「佛袓!我有來哦!」「師父啊!每個月我都回來參加八關齋戒哦!」這樣和趕廟會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和一般的社會大眾是不一樣的,張家長李家短的是沒有意義,時間光陰非常寶貴,來這裡求受清淨戒,又逢人亂講話,談論世俗的是是非非,有意義嗎?不該說的就不說,不該做的就不做,這就是持戒。真正要持戒要修行,連說閒話的時間都沒有,分分秒秒都是相當珍貴的,戒行清淨的話修行才會有力,不然,人家已經到西方了,你還在輪迴苦海中浮上浮下,來這兒只是結個善緣罷了。


很多拜佛的人,都不是真的在修行,都只是拜感情的,只是拜個心安,沒有把情轉化道佛身上,常常放感情在人世間,這樣和佛陀的教導是背道而馳的。心要清清楚楚不要迷茫,這是大智慧。眼睛不用看得太清楚,人間的是非太多了,凡事非得計較清楚,只會增加我們的煩惱,所以說「眼不見心不煩」。定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人家好不好和我們有什麼關係?世間事的對與錯,又和我們的生死有什麼關係呢?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更應該把目標放在修行上,到處去慰問做善事,或者是聽一些是非,不喜歡聽佛法真理,做一些對自己的生死沒有益處的事,不是很可惜嗎?


修行要讓自己真的有進步,讓自己較有定力、定功一點,那些無明煩惱就不會成為精神壓力,這時就可以得到佛光普照的加持,改變自己的學佛,才有真正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