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時候會浮起 ,或者感覺到魂魄出竅,或者結一些平常沒有學過的手印,這種情況是正?還是邪?


淨界法師回答---這種情形,在打坐的過程當中都不是好現象,這個對你的修學是干擾。就是說你修止觀第一件事情,你先清楚你為什麼要打坐?你的目的是要成就無上菩提為了廣度眾生而打坐,是依止菩提心.那這個身體浮起來,又怎麼樣呢?你椅子坐高一點不就浮起來了!


就像有一個外道,一個喜馬拉雅山的修行者,他跟師父說:我不跟你學習了,我要跟另外一個上師學習。他說:我跟你學習半天,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你告訴我一些道理,也沒有說特殊的表現。


他說:你跟那個上師學習,他有什麼本事?他有很多本事啊!他能夠從嘴巴吐火出來。那上師說:這個上師學這個學多久了?他學了二十年,嘴巴隨時可以把火吐出來。上師說:他學了二十年,我一根蠟燭就可以把火點起來,你學這幹什麼呢?你也不能解脫嘛,是不是?


就是說:你的動機在哪裡?目標在哪裡?這很重要你一定先有目標,然後你才有過程,是不是!你說你有學習的目標:我要打坐,我要與眾不同。那這個對你很重要嗎?你會浮起來、會結手印啊,那些初學佛的人就被你嚇得一楞一楞的,但是這個都是妄想的境界


就是你打坐是先修止,把心靜下來,因為只有在寂靜的心中,你才能夠去思惟真實的法義。
所以修止只是前方便,然後你再思惟「唯識無義」的道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影像。這當中,唯有把心帶回家,由月亮所變成的月影,在從這月影當中,怎麼再回到月亮中去,這是關鍵點。


那你經常能夠從生滅心回到不生滅心,你經常在打坐當中,慢慢慢慢熟了,你從打坐出來,你也可以隨時把心帶回家。這個時候你能夠不迷,心境接觸的時候,不迷、不取、不動,當然不取、不動還不容易,但是至少你知道怎麼回事。你說:,"菩薩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你一定要先找到安住的地方,才能夠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不是強忍的,你找到你真實的歸依處,你看這些得得失失,這些都是夢幻泡影,那只是一種暫時的感覺而已,你就能夠悄悄的走過去。


如果你沒有找到真實歸依處,你強忍,這不是佛法的本質。你為什麼能夠有這樣坦蕩的心胸?這是智慧的栽培,而智慧就在打坐的時候慢慢栽培的。所以為什麼要打坐?你的動機在哪裡?這是關鍵點。


當然你今天追求福報,那又另外一回事,說和尚不作怪,信徒不來拜。如果你要很多人來供養你,那你要出一些怪招,因為這個別人看得到;但是你要為來生付出慘痛的代價,你想清楚,你今生先享受後付款。
那你老老實實的,一切法隨緣,你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不管怎麼樣,你臨終坦蕩蕩。我總是覺得人生是一個抉擇,你覺得你生命當中什麼最重要?你認為路旁的小花最重要,那你就去追求這個東西了;你覺得你要追求摩尼寶珠,那你的人生就要有一些特殊的規劃。


所以打坐的時候,這些生滅法,我是建議你不要在這個地方去浪費時間,你注意你的所緣境是對佛號的歸依,對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差別的


抉擇,為臨終的正念努力,這應該是比較重要。


~節錄淨界法師攝大乘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