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有一個善於製造內耗的人。幾塊錢的碗打碎了,鞋子放的位置不對,明明是很小的過錯,卻覺得如臨大敵。
在家大吵大鬧,彷彿天就要塌了,就算是家裏有一些好事,也總能從雞蛋裏挑骨頭。
余華說:「一個家庭最可怕的不是貧窮,而是有一個善於製造內耗的人。幾塊錢的碗打碎了,鞋子放的位置不對,明明是很小的過錯,卻覺得如臨大敵。
在家大吵大鬧,彷彿天就要塌了,就算是家裏有一些好事,也總能從雞蛋裏挑骨頭。
這封給孩子的信去年在網上瘋傳,作者是陳陵聲(東海13建築1971畢)的夫人.
親愛的孩子們,有一天,媽媽和幾位朋友喝下午茶,我們都七十歲了,很自然的就談到了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你們的奶奶和我們住了十四年才離開我們,而姥姥則在晚年得了失智症,所以,在那幾年辛苦的日裡有許多感觸,朋友們聽了,都希望我能動筆寫下來,所以我決定給你們寫這封信。
作者有上台大和清華的兩兒子,但還是進了養老院!這是目前熱傳的一篇文章,也是在網上引起衆多反省的文字。他,是一位退休作家,即將去養老院時發出的感慨!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活開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兒女又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孫子,無暇顧及你時,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如果您已經60歲了,勸你要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可能會讓您生命改觀,重新樂觀面對您的人生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要記住。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美國作家雪麗·凱撒的小小說《免費》是一篇不可不讀的好文章。全文僅四百來字,沒有曲折的情節,沒有驚險的故事,但那無價的母愛卻寫得力透紙背,字裏行間湧動著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意蘊豐厚母愛是永恆的主題。。。
一天晚上,我正在準備晚飯,我的10歲的兒子走進廚房遞給我一張紙,他在紙上寫了一些東西。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仔細地看了看,上面寫著:
有個長輩跟我說:人生,沒什麼意義,赤條條的來,兩手空空的走,都是白忙一場。她先生早幾年因病往生了,走的時候才六十九歲。
他們的兒子在國外讀書,畢業後留在外國,兒媳婦是外國人。
2012年,我國著名作家莫言,以紅高粱等系列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我國諾獎第一人,至今後無來者。莫先生大筆如椽,宏篇長卷,浩浩湯湯,渾厚蒼茫,盪氣迴腸;得暇,纖雲弄巧,散文短章,細膩感人,溪流涓涓,韻味悠長。
《當代經典散文》收錄了莫言的兩篇同主題文章:《拾饅頭的父親》和《陪女兒高考》,一個老實巴腳的農民父親和一個蜚聲中外的作家父親,舔犢深情都躍然紙上,文章親切自然真實,不文過飾非,讓我感覺,窺得了莫言世界另一面,別有洞天。心中一番感慨:原來大師亦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