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靜坐須臾頃 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 一念淨心成正覺


文殊菩薩


要是有人能靜坐須臾頃-一會兒,「勝造浮圖七寶塔」,超過、勝過造浮圖七寶塔-造佛塔。寶塔究竟能化為塵、也是無常。一念淨心要延展起來、要精純起來,能成正覺-能成佛。就是這一念淨心、靜坐一會兒很寶貴。


由這一念淨心要延長、延到盡未來際,總是這麼淨,那就是無量壽了。這一念淨心,要極精純,精純到極處,也就是光明到極處了,那就是無量光明。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空間無量、壽命無量-時間無量,這是諸佛的法身、眾生的心性,中外古今哲學家所追求,宇宙人生真理的本體。


那麼說這一念淨心,我們就不造浮圖七寶塔?也造。並不是不造,也不能執理廢事。就造浮圖七寶塔,也不忘這一念淨心。造浮圖七寶塔、建設道場,也為了大家延展這一念淨心,使這一念淨心,心心相傳,傳到後世,當下能遍到十方,也不執理廢事。


不過這一念寧靜的心很寶貴,不然從早到晚、從月竟年,勞碌奔波,隨著人群打滾,不知道自己究竟為的什麼?轉過來有一念淨心,道場能坐一坐,觀察人生、反省我們的身世,要提撕警醒,往佛法進求才好。


祖師又說:「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作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塵勞可以說是生死、無始劫來的習氣,迥脫、要想脫離開、事非常。這種了生脫死的生死大事,不是尋常世間事情可以作。所以古德、以至於將相都讚歎,了生脫死不是世間將相所能為。


不過也有能為的,這也就是捉心中賊難。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作一場、戰一場。繩頭在那兒?就在自己的心頭,不生不滅的心,把著這個心,生滅以前未生,那是繩頭、是話頭。作一場,就鍛煉一場。這十一天,我就鍛煉、又怕什麼。


「不經一番寒徹骨」,需要經過一番寒徹骨、極苦、極刻苦的時候,「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在大寒之後,梅花含苞待放、才開始開放,都是在大寒之後,經過一番徹底的、寒徹骨之後,梅花才開。開了就是十裡芬芳,能撲人的鼻子那麼香。那意思,經歷一番辛苦之後,才有點成就。不但是迥脫塵勞,就是學業、世間的事業,也是需要經過一番刻苦努力,才能成就,何況了生脫死的生死大事。


良因曰:


「一念淨心成正覺」等頌文的出處,根據《廣清涼傳》的紀載,唐朝無著法師,入五臺山金剛窟時,遇見文殊菩薩化為一老人,為他說此偈頌,故流傳至今。


上人所開示,此一念淨心,就是諸佛同證,眾生本具、無量光壽的本體,這也是修行人內心的安住處。


但是凡夫的習氣積染已深,道理縱然知道,面對境界時往往使不上力,無不心隨境轉。這關鍵在哪裡?只因為不曾下過死功夫,所以實踐的力度不夠!如上人所開示:「緊把繩頭作一場」的道理,抓緊繩頭、並努力實踐,這就是下死功夫!


甚麼是繩頭? 上人開示:「就在自己的心頭,不生不滅的心」,這是修心的要義。掌握此要義後,接著便是「一番寒徹骨」的精進修行,二者缺一不可。


當「梅花撲鼻香」,證得清涼自在,心中無毒時,文殊菩薩的侍者,為無著法師所開示的境界:


面上無瞋供養具 口裡無瞋吐妙香


心裡無瞋是真寶 無染無著是真如


此時「一念淨心成正覺」真實體現,化為修行人生命的一部分,而非只是聽來的教授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