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業障,為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
懺悔,是修學的重要環節。無始以來,眾生由貪瞋癡所縛,造作種種罪業。這些罪業招感的果報,會成為修行的極大障礙。化解之道,就是懺悔。我們所要懺悔的障礙有三種:一是煩惱障,二是業障,三是報障。
一、煩惱障,包括貪心、瞋心、愚癡、我慢、嫉妒等等。因為有貪心,使我們處在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不得安寧。哪怕是在座上,也會受到貪心干擾,一會兒想著這筆錢還沒賺到,一會兒想著那件東西還沒得手,心中七上八下,妄想紛飛。
因為有瞋心,又會使我們陷入極大煩惱中,一會兒想著這個人對不起自己,一會兒想著那個人傷害了自己,越想怒火越盛,恨不能立刻給對方沉重打擊。
這樣的話,不要說得定,連輕安都不可能得到。
愚癡,就是缺乏智慧,不明事理,聽佛法怎麼也聽不明白,看經教怎麼也看不進去,也是修行的重大障礙。
懈怠,則是懶惰放逸,打坐時瞌睡一來,或腿部有些酸麻,就立刻退卻。此外,缺乏自制也是懈怠的一種表現,經不起外界干擾,一有風吹草動就給自己放假。以上種種,一旦形成習慣,再想改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縱容自己,更不要執著那些對修行無益之事。這樣,打坐念佛時,妄念自然減少。
二、業障。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是佛法核心理論之一,主要包括身業、口業和意業。
身業,即身體行為;口業,即語言行為;意業,即起心動念。身口意的行為發生後,將轉化為具有潛在力量的種子,直接影響未來生命的走向。無始以來,我們曾做過許多不該做的事,由此積累的業力,便會影響今生修行。有些人想學佛,但身體不適,經常臥床不起;有些人想修行,但經濟困難,整日奔忙勞碌;還有些人雖然時間充裕,生活無憂,卻生於不聞佛法之地,沒有機會接觸正法。全世界六十多億人中,有緣聽聞佛法又有機會修行的人,實在少而又少。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難得易失的福報!
為什麼有人能聽聞佛法,有人卻沒有機會呢?正是業力使然。有些人想出家修行,但因是家中獨子,父母拼命阻攔,以死相逼,使其無法達成願望。
相反,也有很多父母歡天喜地地送子出家。比如我,從小生在佛化家庭中。十幾歲時,雖對佛法沒什麼認識,就因種種因緣際會而決定出家。
其實,起先並未真正了知出家意義,隨著修學深入,才知佛法如此殊勝。我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就是為了出家,不僅沒有什麼障礙,反而有許多順緣在推動。
當我們在人生旅程遇到任何障礙時,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責怪他人,而要反觀自身,明白障礙來自過去所造業障,並在佛菩薩前至誠懺悔。世間因緣固然錯綜複雜,但任何因果都是真實不虛的,由如是因,方才感得如是果。我們無論遇到什麼逆境,都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曾經造作的惡業顯現。所以,不要抱怨,而要處之泰然,並積極予以改善。
三、報障。因為煩惱就會造下種種罪業,一旦造業後,就會成為種子,埋藏在阿賴耶識中,待時機成熟必定受報。或許有人會說,世間許多人雖幹盡壞事,卻能飛黃騰達;有些人雖一生為善,卻處處碰壁,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常言所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農民春天播種,要到秋天才能收穫。而佛教的因果觀是三世論,貫穿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我們現在的人生境遇,是過去業力所感。但這個過去,未必是前一世,可能是前幾世,也可能更早。而現在的所作所為,又會招感未來境遇,可能是下一世,也可能是再下一世或更遠。但有一點確定無疑,那就是「業不作不得,業作已不失」。所有業力,哪怕是再微細的善惡之行,若非採取對治手段,必定招感業報。
懺悔的意思是什麼呢?懺,懺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是後悔,改過自新永不再犯。懺悔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生起悔過自己的心靈,痛改前非,保證不再犯第二次了。
懺悔,並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很重視懺悔,共產黨也講批評與自我批評。佛教的懺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懺悔,他們向誰懺悔呢?向上帝、教主懺悔,求得主的寬恕、饒恕。主寬恕了你,你的罪業也就消除了。佛教的懺悔主要是面對自己,雖然有時也在佛的面前懺悔,主要是自我遣責。
懺悔是人心的清洗劑。
佛陀在經中說: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所成就,第一種是能如法理如法的修行、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會犯錯誤;第二種人是犯了錯誤之後能懺悔。一個人有缺點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沒有悔過之心,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一定要誠心懺悔,痛改前非,保證以後不再犯了,這樣在修學佛法上才能有所成就。
消業障是修行人第一條重要的功課。
什麼是業障?障就是障礙,障礙了真心,障礙了本性,什麼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事業,人都希望自己事業越大越好,業越大,障越大,煩惱也就大了。
人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造業從來沒中斷過,拼命在造,作惡有障礙,作善也有障礙,果報都出不了三界。造善業,三善道投胎,造惡業,三惡道受報。佛教我們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淨業。著相,業就不淨,就會產生障礙。
沒事想事,這是業障。妄想分別執著是業障。
最大的業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裏最嚴重的是貪心。
貪得了就吝嗇,貪不到就生瞋恚、嫉妒,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業障不除,障礙你的智慧、福報。
求佛菩薩不靈,沒有感應,你有業障,把業障消除,就有感應了。
如何消除業障?懺悔。
每天很認真的反省,把毛病找出來,改掉,叫懺悔。
平常的人都知道把生活的環境打掃乾淨,然而很少人注意到打掃自己心靈的環境、清洗自己不良的行為,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
由於無始以來,我們有很多煩惱,造下了很多罪業,我們被貪瞋癡污染得一塌糊塗,如果不用真心懺悔去清洗自己被煩惱污染得心靈,那我們的心靈將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如: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的時裝,本來很乾淨,如果穿一段時間,穿髒了,脫下來也不洗,往那裏一放,過幾天再穿,再脫;再穿,永不洗;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聞聞再穿,時間長了,已經髒得不能再髒、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後就這樣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這件衣服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呢?
我們的心也像新衣服一樣,本來很乾淨,因為有了貪瞋癡的原因,使我們造下了許多罪業。
煩惱污染我們的心靈,罪業帶來生命的痛苦。因此,我們現在學習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懺悔業障」,真正懺悔了覺悟了,增長願力和正知正見,就會少造業。如懺悔完了還是以前那樣,懺悔也是假的,白懺。
故事:「清潔婦人」。
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她的衣服很骯髒,市民都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著鼻子走過。佛陀叫她來聽佛法,鼓勵他精進,城內的人不贊成,跑來責問道:「佛陀啊!你常說清潔的話,教人做清淨的行為,為什麼要和骯髒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佛陀嚴肅地看他一眼,回答:「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對社會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力,做事負責,為什麼討厭她呢?」
這時,那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出來和大家見面。
佛陀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汙穢。要知道:她外表的骯髒容易洗淨,你們內心的骯髒才難於改善呀!」城內的人知道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智慧是學不到的,鸚鵡學舌是世間聰,放下才是清淨的根本,清淨心是最大的營養,最大的健康。我們學佛人,要看破、放下,一心向佛,依教奉行,把佛法變成我們的思想、行為,好好去落實到工作與生活中去,念念為眾生,不再為自己,幫助眾生就是真正幫助自己。
做錯事,不怕人批評、輿論。
如果你造極重的地獄罪,只要一口氣沒斷,還有救,懺悔,真正從內心懺悔,後不再造,你可以不墮三途,帶業往生。
「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有口無心的念不行,要誠心誠意的念。對世間萬緣真的放下,一心求往生。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