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相布施:意即會令我們糾葛於輪迴中之布施。
二、無相布施:意即能使我們脫離輪迴的布施。一個具正確意願的人,只會給出能夠令自己脫離輪迴,而非身陷輪迴的布施。
和其他的業行一樣,布施業力的好壞,依據心的意願而定。
業的種子,跟隨心的意願生出,自然會生長出相對應的果實。截斷輪迴的無相心是無欲、無嗔、無無明的。也只有以這種心所給予的布施,堪稱為無相布施,並可摧毀相續的輪迴。
當給予無相布施時,我們完全不會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反之,我們所欣喜的,是見到受施者的快樂與福址。當我們對他人的快樂感到歡欣時,我們的心就變得純淨、柔軟;我們得以擺脫因狹隘的自利所導致的局限和苛刻。
但如果我們布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那麼我們的心就染上貪求,這是有相。以這種意願的布施只會延長輪迴;若我們布施的目的,是為世俗的欲樂、名聲,或貪求顯赫、榮譽威望,或得利益和尊重,或享天界的福報和無拘無束,那麼我們這個被慾望征服的心,就仍被束縛而未擺脫。
因此,以染著貪求之心行布施是錯誤的;尤有甚者,以染著嗔恚之心行布施,則更不好。因為它將對我們形成更大的傷害,將變成以法為名而累積惡因。我們不但失去了捐出的財富,以染污心佈施的業行,同時還會轉變成痛苦不幸的業因。
讓我們以實際例子來了解,我們是怎樣地以一個染著嗔恚的心行布施:
一個乞丐站在我家門口叫喊:「先生,請施捨點吧!先生,請施捨點吧!」我被這一再的請求激怒,隨手丟了五分錢硬幣以擺脫這種干擾。於當時,我心中充滿了怒氣和憎惡。
有人為學校、醫院或寺廟募款,來到我的店門口。當我一看見他們,馬上暴跳如雷,並開始抱怨:「捐款,捐款!每次都叫人捐款!會計,拿五盧比把他們給打發走。」在捐款的同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忿怒,一心只想擺脫這些討人厭的勸募者。
有政府官員或政治人物邀請我到他們的辦公室或家中,對我提出某慈善捐款的要求,我對那慈善一點興趣也沒有,卻又不敢拒絕,擔心往後可能因此無法申請到配額、許可證或是執照;或我可能因此被捲入無謂的調查,我的生意可能因此而毀於一旦。我布施是因為有這樣的恐懼。
我的上師(給我捎了一個訊息,希望我針對他一項計畫布施若干款項。我並不願意布施這筆款項,但是出於服從和懦怯而照做。
我們社區的其他所有成員們都已針對一項計畫做了布施,而我對這項計畫卻完全沒有布施的意願。但若我不參與,怕會壞了我的名聲,引人批評。因此,我布施是因害怕輿論。
我的競爭對手因為做了不少慈善布施而聲名遠播,這讓我內心產生嫉妒。在內心充滿自我中心的情況下,我布施比他更大的金額來擊敗他的驕傲,讓他處於下風。
就這樣,我以生氣、盛怒、怨恨、嫌惡、恐懼、服從、懦怯、競爭、嫉妒、敵意、傲慢和自負等不善的意願行布施。
而且布施之後,每當想起該事件我又後悔做了它,因而再度污染自己的心。以這種不善意願行布施,不但毫無益處,還會形成痛苦與不幸的原因。
所有以善法意願的行為都是有利的,反之,以不善意願為出發點的行為都是無益的。因此,以良善意願的布施都有利,不善意願的佈施都無益。所以布施一定要以良善意願為前提。
若以良善意願布施,心就會充滿捨離之感、充滿因他人得到快樂和利益的喜悅;不論是在布施之前,布施當下或在布施之後,都感到很滿足。
在布施之前,這種喜悅的意念持續地升起:「我想要布施!將有多少人會因我的布施受益!多少人將因而得到快樂!」
布施的當下,我心中充滿了喜悅的意念:「我正在行布施!我正在履行一個在家居士應盡的責任!因這布施,接受布施的人將會得到利益和快樂!更多其他的人也會得到利益和快樂。」
即便是布施之後,這些吉祥的意念依然頻頻浮上心頭:「喔!我已經布施了食物供溫飽;我已經布施了衣服供穿著;我已經布施了良藥供醫療;接受布施的人將會身心都健康強壯,因而得以修習戒、定、慧。他將會利益自己,也會將其利益帶給更多人!我布施了這間寮房,可供禪修者修習戒、定、慧!因為修習禪定和內觀禪修,他將會達到內心充滿安詳和快樂的涅槃境界,帶給更多人安詳快樂!
不管接受布施者是已經完全解脫的阿羅漢,或是任何向阿羅漢道前進的具德之人,我的心都將充滿無限的喜悅和歡欣:「喔!這真是我的福報。因為我的布施,這麼一位聖者就能夠因此而享有一段健康強壯的日子。而透過這位聖者,更多人將會得到快樂。透過接受我的供養,他施予我無限的慈悲!」
就這樣,不論是布施之前、布施當下或是布施之後,布施者的心充滿純然的滿足及柔和。
布施者於布施前感到快樂,布施的當下心中感到滿足,布施後感覺歡欣-這就是以良善意願行布施所帶來的無限快樂。
増支部 2.6.3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