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陪著一位家長,面對家暴的陰影。顯然陰影甚深,也有可能我剛好是男性,跟她先生的形象重疊,她一邊講,一邊全身就冒出恐懼的氣味—眼神、語調,以及痛苦的神情。尤其上法院的過程,對她來說真是凌遲與折磨。

她雖然不願意繼續婚姻,不希望他扮演她的丈夫,她卻不想剝奪他是一個爸爸的角色,盡可能每周讓兩姊妹能單獨跟爸爸相處一個下午。不是她一個禮拜只能提供一個下午的時間,而是爸爸本來的工作就忙,然後,沒了她,爸爸更是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互動,兩姊妹只有接到禮物的時候很高興,接下來的時間,通常就是彼此不愉快了,所以,爸爸最多只能撐一個下午。大部分時候,是爸爸打電話,說要提早送兩姊妹回家。

一個人懂不懂得跟人相處,能不能管得住自己的情緒,真是直接影響自己的幸福。儘管她的前夫,在事業上很成功,也不見得擋得住妻離子散的結果。

之前,有一位家長跟我坦承,她真的不知道怎麼跟孩子相處?可是,很弔詭的是,她的工作,也要常跟人接觸,事業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我試著這樣說說看,假設人的關係只有兩種深度:社交關係與親密關係。

那麼,在社交關係的層次,還可以裝一下,真實的自己還容易被藏在最底層。部分的社交關係,想要透過關係獲取利益,這利益可以讓人有動機去維繫這段關係。

可是,在親密關係裡,常要拿出最深的內在,跟對方產生連結,而且不見得有立即的或物質上的利益。除非不太講話、不互動,維持關係的形式,而沒有實質,那也許看起來不需要面對自己,但關係也非常疏離。要不然,只要長時間、頻繁互動,我們到底把自己整理到什麼程度,我們活了一段歲月之後對自己到底有多少了解,都會經歷考驗。

再換個方式來說,請問我們知道怎麼讓自己愉悅或平靜嗎?

感官刺激,也許讓我們快樂、興奮,可是,這種感覺都相對短暫。如果正向情緒要長久,那就要醞釀,就要有深度。通常,這跟我們有沒有用心培養自己的興趣有關,或者是,我們有沒有自己長久的追求。

獲得利益本身,快樂很短暫,反而害怕失去的擔憂比較長久。但是讓關係圓滿,兩個人之間互動順暢,情緒有人回應,難受有人支持安慰,我們便不至於對自己輕言放棄。

我們自己能有愉悅或平靜的狀態,才能形諸於外,也讓對方感染,相互滋養。這時候,如何跟人相處的技巧,可以談、也可以不談。

以跟孩子互動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赤子之心」。失去赤子之心的人,很難有單純的情感—那種情感一旦表現了,便得自在。兩個一般的孩子,不需要特別學習互動技巧,便能玩在一起。這時候,又有成人的智慧,就可以化解一些可能的衝突。

即便是情愛關係,失去了赤子之心,那種關係裡的新奇有趣,便會少了幾分。要找回赤子之心,得要剝除掉許多社會化的掩飾,才能回到真實的自己去探看。

我們可以離成功很近,卻離幸福很遠。所謂的幸福,跟成功不見得很有關係,跟我們內在的狀態,關係會多一點。

--------------------------------------------

新書上市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ppt.cc/fRaAk

免費電子書借閱平台: 台灣雲端書庫(可借《謝謝你知道我愛你》、《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

http://0rz.tw/HJCS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