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網路有不少文章,引用國際科學研究打臉地瓜,否認地瓜具抗癌功效,甚至指稱地瓜所含的「脫氫表雄酮」(DHEA)成分可能致癌。

營養專家認為,地瓜究竟可抗癌或易致癌,尚未定論,飲食攝取凡是極大量對身體皆是負擔,均衡適量飲食、注意烹調方法,地瓜營養價值仍高。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說,脫氫表雄酮,人體也會自行製造,是協助人類轉化男、女性荷爾蒙的中間產物,其製造巔峰於3040歲後開始下降,市面上才陸續出現相關營養補充品。不過,美國食藥署在1990年代認為脫氫表雄酮缺乏足夠安全證據,不鼓勵業者使用,此類產品陸續下架。

國際對地瓜能否抗癌或致癌尚未定論,飲食攝取凡是極大量對身體皆是負擔,均衡適量飲食、注意烹調方法,地瓜營養價值仍高。

但到底地瓜是否含有脫氫表雄酮成分?謝榮鴻認為,食品攝取必須達一定濃度或標準,才能達到任何健康或非健康的功效;即使地瓜含有脫氫表雄酮,也十分微量,每日食用2050根地瓜也吃不進如此多量。

此外,國際研究尚無明確證據指出,吃地瓜能抗癌或致癌;相對的,地瓜已被證實的營養成分,包括能提供相當於米飯、熱量卻較米飯低的澱粉,還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A、β-胡蘆蔔素及鉀離子等礦物質。

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說,飲食可能致癌也與烹調方式有關,地瓜因含有大量澱粉,若是經過油炸等高溫烹調,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地瓜皮若烤焦,則應剝去後再食用。

烤地瓜避免烤焦或烤得時間過長。圖/資料照片

有人認為,地瓜經高溫烹調後,營養素會流失。夏子雯說,食物經高溫烹調,流失的營養素多為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或C,鈣、鎂、鉀等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依然保留。地瓜只要不生吃,都好,因為未煮熟的地瓜會抑制消化作用,讓腸胃吸收變慢,必須以高溫破壞其所含的酵素抑制劑。

謝榮鴻說,地瓜含有的熱量雖較米飯少,但是三餐若以地瓜當主食,做為減重手段,仍會吃進一定的熱量,未必有效,建議以代換方式適量取代米飯。夏子雯提醒,若以地瓜當早餐的主食,建議再搭配無糖豆漿或水煮蛋,兼顧蛋白質攝取。

地瓜洗淨帶皮吃,能增加膳食纖維、植化素攝取,地瓜皮含有黏液蛋白、多醣體,更能包覆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糖尿病患者也可用地瓜取代部分白米飯,以利血糖控制,但因地瓜鉀離子含量較高,若患有慢性腎臟病等腎臟功能不佳者,攝取過量易造成負擔,胃易脹氣者也較易感到不適,適量攝取即可。

地瓜可適量代換、取代米飯攝取,增加膳食纖維。圖/資料照片

如何聰明吃地瓜

1.可適量代換、取代米飯攝取,增加膳食纖維

2.地瓜仍具一定熱量,不建議餐餐當主食減重

3.地瓜可當點心,但注意一日總熱量避免額外攝取反發胖

地瓜含有大量的澱粉,若是經過油炸等高溫烹調的方式,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

4.烤地瓜避免烤焦或烤得時間過長

5.可蒸煮食用,保持原味

6.地瓜洗淨帶皮吃,增添膳食纖維、植化素

7.白天或晚上皆可吃地瓜

8.地瓜當早餐,建議搭配無糖豆漿、水煮蛋等蛋白質食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