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家吃完飯後不會馬上洗碗,而是先將碗筷泡在水裡,將油汙浸泡一陣子後再洗,甚至是到隔天才清理。但專家指出,若是超過4小時以上,細菌會大量滋生,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衛福部食藥署的官方臉書「食用玩家」貼文指出,碗筷泡水期間會讓細菌滋生,建議浸泡時間不宜過長,甚至不能放過夜。而且洗碗用的海綿、抹布、砧板等都可能成為細菌溫床,需要確實消毒清洗。

專家指出,碗若是浸泡超過4小時以上,細菌會大量滋生,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圖/取自網路

東京大學食安研究專家表示,一般飯後餐具含60~80個細菌,若是泡水放超過10小時,水中細菌會增生成2900萬個,增殖率為48萬倍。其中很多是會讓人食物中毒的細菌,即使靠洗碗精和烘碗機也很難殺死。東大食安研究團隊建議,這些細菌最快10分鐘繁殖分裂一次,若是要將碗盤泡水,應該在1小時內清洗完畢。

據生命時報報導,細菌進入新環境後約有1~4小時的適應期,在8~18小時會呈幾何級數快速增長,有些腸道傳播疾病的微生物,容易附著在用過的餐具周圍,尤其泡在水裡,上面的油脂成為牠們的營養來源。專家建議,若家裡有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小孩,可將洗過的碗筷用100℃的沸水涮燙,擦乾後再收起來。

洗碗常犯5錯誤 教你正確方法

洗碗是每個家庭每天都要做的事,但有這些錯誤的做法,你可能已經習以為常很多年了……,下面5個錯誤的習慣,你中招幾個?

1.飯後把碗泡在一起

油膩膩的碗盤泡在一起,只會造成互相汙染,讓刷洗工作量增加1倍。

正確做法:吃完飯後最好給碗盤分類,沒油的和有油的分開放,先洗沒油的,後洗有油的。此外,盛生食的碗要與盛熟食、果蔬的碗盤分開。先洗盛熟食的碗,後洗裝生食的碗。

洗碗是每個家庭每天都要做的事,但有這些錯誤的做法,可能造成細菌滋生,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

2.長時間泡碗

很多家庭吃完飯,習慣把碗浸泡在水槽,等所有人都吃完了,再一起洗。殊不知你泡的不是一盆碗,而是滋養了一盆細菌,而且碗放得愈久愈難洗,特別是夏天,如果放到下一餐,食物殘渣都已經發酵,還會產生一股異味。

曾有實驗發現,在裝水的碗中各放入1-5克肉、魚、米飯、蔬菜,室溫環境下放置10小時,碗內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數目,居然自然增加至原來的幾萬倍。

一旦碗盤上附著病菌,就算用海綿加洗滌劑清洗,還是會殘留一定數量的病菌。

正確做法:吃完飯趁著碗裡的水分沒乾時立刻洗碗,炒完菜立刻洗鍋,趁鍋底還有點熱,加溫水進去,油汙很容易就洗掉了。

需要注意的是,對不沾鍋來說,不要馬上用大量冷水沖熱鍋,因為熱脹冷縮容易損傷其表面塗層。

3.餐餐必用洗潔精

洗潔精的出現真是幫了大家,但是餐餐都用洗潔精洗碗的習慣,也非常不可取。

據中國江蘇網報導,南京市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鄭明峰是一名長期從事肺癌診療的醫生,他家洗碗已好幾年不用洗潔精了,而是用熱水。
記者採訪了不同醫院的3位醫生,不約而同的是這3位醫生家裡洗碗都不用洗潔精,而是用熱水。「哪怕碗再油,我寧願用熱水和抹布使勁擦,也不願用洗潔精。」1位醫生這樣表示。

正確做法:用熱水和米湯或加點麵粉洗碗,溫和環保。熱水能降低油脂的黏性,讓它容易被沖走,米湯、麵湯中的澱粉能和油脂結合,進而去除黏膩。如果碗筷上油汙很重,可用鹼加熱水來洗,但鹼傷皮膚,洗的時候最好戴手套。

如果實在不得已要用洗潔精,最好多漂洗幾次,化學品的水溶性都很強,比較容易清洗乾淨。

4.洗碗後把碗擦乾

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家庭廚房衛生調查發現,家庭洗碗布細菌數量高,其中不乏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門氏菌等19種致病菌。

洗碗布這麼髒,每次洗完再用洗碗布擦乾,這不等於沒洗嗎?上面的微生物可能通過汙染餐具後進入人體,引發相關疾病。

正確做法:洗碗布一定要專布專用。最好是洗碗、洗鍋、擦灶台油煙機、清潔餐桌檯面分開使用,另外每周用熱水和消毒劑清洗洗碗布2次,定期還要更換洗碗布。

5.都是家人從不消毒

很多人為了省錢,自家人一起吃飯就沒消毒了,只在來了客人後才開烘碗機消毒碗筷。

正確做法:烘碗機通常有2層,可以將沒消毒的放一層,累積夠了量再集中消毒,這樣做也不會太浪費。也可以將碗筷放入沸水中煮2~5分鐘消毒。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一個錯誤的洗碗習慣,竟會讓人多吞入無數細菌。從今以後,這5個錯誤習慣可別再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