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個故事:

有一個家境非常優越,自身條件也很不錯的姑娘,曾經有過三次戀愛,且都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

第一次,是她的初戀。戀愛對象是大學同學,一個清瘦俊朗,樸實樂觀的男孩。他對她的好可以說是無微不至。

這個男孩總是簡單的吃些食堂裡最便宜的飯菜,然后買她喜歡吃的清蒸魚放在保溫盒裡,每次她要給他買衣服或者鞋子,他總是發現很多不買的理由。
而他為了能有相對寬裕的錢隨時買她喜歡的東西,做了兩份課餘兼職。
直到畢業後,他專程去到她所在的城市,找到了穩定工作,並且仍然堅持擅長兼職,一如既往的對她好。

就在他們開始商量訂婚和以後生活的時候,她的爸爸一句隨口的話,她卻當真了。她爸爸是做煤炭生意的,有自己的煤礦,家底不是一般的殷實。她突然想試探一下即將成為她丈夫的他。於是就讓爸爸出面,用五十萬元的條件讓他離開她。

五十萬元,這在二十年前前,是一個何其龐大的數字。而偏偏他生在農村,父親糖尿病卻沒錢治療,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剛讀初中。

經過幾日的煎熬,他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收下了那筆“分手”費。他們再也沒有見面。只是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無論選擇那一項,都注定是錯的。在後來的二十幾年裡,她幾乎每個月都能收到他寄來的錢。他一直在償還,一直是錢,還是情。

第二次戀愛,實質上與第一次差不多,最後也是因為關於金錢的試探,男的沒有接受,也沒再見她,換了手機號,帶著尊嚴去了不知名的地方。

第三次戀愛,對於她爸爸的試探,男的有些輕蔑的接受了,但隨後又添加了更多的錢,買了幾件名貴的金飾品送給了她。後來他們結婚了,兩年後有了孩子。再兩年後,她發現丈夫有了外遇,而且不止一個。最後,他們離婚了,她自己帶著孩子,再沒找到合適的男人。

獲得的諾貝爾獎的第一位臨床醫生芬森,晚年時候想尋找一個接班人。

他的助手擔心他找到的徒弟,會因為家境貧寒而容易被金錢誘惑,所以建議以高薪聘請的方式。芬森斷然拒絕了,理由是這樣的考驗,必定將會被考驗者在現實與夢想面前,做兩難選擇時,內心無比糾結。而且無論結果如何,都必定兩敗俱傷 。

芬森認為,一個人無論擁有多大的權勢和財富,都不應該站在道德制高點去俯瞰別人,也不要設局去考驗人性。這毫無意義,且愚蠢至極。而最後,他的接班人坦言會被誘惑,甚至因此一生碌碌無為,而世界上會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醫學家。

在被考驗者深陷突破的時候,拿到考驗者的軟肋作為籌碼的所謂“考驗”,是荒誕的,不道德的,無任何意義可言。
“人性”是脆弱的,它需要保護,而不是設局考驗。設局者在佈置圈套的那一瞬間,他的“人性”本身就失去了高尚,甚至可以說是齷齪不堪。

但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之中,必然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考驗。

不要空談人性,不要給人套上“人性本惡”的原罪枷鎖,也不要毫無根據根據地給人戴上“人性本善”的高帽。“人性”不是一個抽象,靜止和絕對的東西。

 “人性”是很具體的東西,一個人是“善”還是“惡”,與他的生活環境和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如果不幸被恐怖分子帶到“魔鬼訓練” 基地”,就會變成殺人的機器,魔鬼。

 “人性”是動態的,變化的。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誤入歧途的人,在親人或朋友的關愛和勸導之下,都重新成為了一個正常而善良的 人。但也有很多平時看著非常善良的人,因為重組不住誘惑或刺激,突然變成“罪犯”。有很多德高望重的長者,也會因為一時的不慎而晚節不保。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善人,也不存在絕對的惡人。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引導“人性”向善而存在的。一個罪犯,當他認罪伏法之後,便變成教育和改造的對象,通過教育改造,最後也會成為一個善良的公民。

一個人,心中必須要有信仰,在生活中不斷的堅持學習和修行,才能一輩子做善人。無論你是一個宗教信仰的信徒,還是一個生命信仰者,都值得心懷虔誠,虛心修行,不斷學習,接受生活的各種考驗,最後才能實現生命的完滿,成為一個“人性”經得住考驗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t的天空 的頭像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