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我們從六根的相狀來看,我們的確看到每一個人的六根不一樣,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遠,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你看阿羅漢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時候,看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就看手中的一顆檳榔果一樣;菩薩能夠觀察百千大千世界,佛陀能夠觀察無量無邊的世界。為什麼六根的差別差這麼多呢?答案很簡單,你有什麼樣的心量,你就有什麼樣的六根。

我要講一個小故事,諸位體會一下:在非洲地中海的南邊,有一個國家叫阿爾吉利亞,這個國家的鄉村種了很多稻米,稻米到快要收成的時候,農夫辛辛苦苦一段時間,要期待收成的時候,來了一群的猴子,猴子就把這些稻米比較好的都拿走,剩下都是一些比較差的。這些農夫就感到非常無奈,也非常的生氣。

後來在一個村莊有一個很有智慧的老者,他就想一個辦法要來對治這猴子,他做一個鐵器,這鐵器就像花瓶一樣大,這鐵器的瓶口小小的。關鍵在這個瓶口,你的手是放鬆的時候,你的手剛好伸進去,但是你的手要把它握成一個拳頭的時候,你的手就拿不出來。它那個瓶口就剛好你的手可以進去,拳頭就不能出來。

然後這些農夫們晚上,就把瓶子放了很多新鮮的白米在裡面,再把這鐵罐綁在樹上。
結果第二天看到好幾只的猴子,手上抓著白米不放,牠昨天一整個晚上就跟它瓶子在較勁,牠就是不肯把手上的米放了。
不管這個村莊經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代代相傳,幾百年過去了,從來沒有一隻猴子,願意把手上的米放掉,沒有一個猴子做得到。結果這些猴子因為抓住手上這些白米,失去牠一生的自由,被抓到以後,被賣到動物園去,甚至有的犧牲牠的生命。

這個道理當然不只是發生在猴子身上,其實眾生的心態都是這樣,為什麼我們一輩子都做凡夫呢?問題在哪裡?為什麼文殊師利菩薩,他就能夠做文殊菩薩呢?我們講「心境決定你的處境」。--《楞嚴經講記》(節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