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5 01:53
pm




特偵組約談胡忠信,偵訊一小時就請回,認為他說的內容沒有調查價值,直接簽結。據報導,胡忠信仍強調等他遊說「幕後高人」拿出文件後,會交給特偵組,看來他仍想延續這個話題。但很多觀眾,恐怕包括特偵組在內,都覺得這場戲已經演到該「謝謝收看」的時候了吧!




X檔案」事件重傷胡忠信,從他諸多「同行」對他的圍剿及網友評價,即可看得出來。這次是胡忠信自己把事情搞成這樣,但憑良心講,掛著名嘴頭銜,每天在電視上指天畫地、口沫橫飛的,有誰堪稱比較有信譽嗎?有誰更有資格向其他人扔石頭嗎?這幾天除「政論名嘴」互批之外,「八卦名嘴」圈子裡亦有呂文婉說要對粘嫦鈺提告事件,粘嫦鈺則稱自己的爆料是為了節目的「娛樂效果」。這「娛樂效果」四個字,和沈富雄罵胡忠信的爆料淪為「謀生伎倆」,不是同樣的意思嗎?




名嘴爆料,不管是驚天動地到勞駕副總統親自出面澄清,或雞毛蒜皮探人閨房裡的香艷私事,總之是有市場,才供養出這獨特的行業。這幾年在台灣推波助瀾這股風氣的,不是只有「名嘴幫」而已。電子媒體多設有「申訴專線」,造就了不少平民百姓亦愛爆料、愛告狀的習氣,每天電視新聞有相當比例的時間,用來報導所謂社會不公事件,舉凡鄰居吵架、消費者訴怨氣、揭發店家偷漲價、親戚反目因家產糾紛、有人停車擋路很沒公德心…這種等級的瑣事,都能成為「新聞」而反覆播出。電視新聞沒有營養,可見一斑。而爆料文化的主旨,漸漸從「揭發真相」走向「娛樂效果」,胡忠信的「長崎原爆變長崎蛋糕」,不就是具體而微的例子嗎?




當爆料擺明了是為娛樂效果,名嘴擺明了是為謀生伎倆,觀眾看到的是一場又一場實境秀而已;多半主角的人名是真的,故事情節是虛實交纏的。說起來爆料節目還真好看,比現實人生更戲劇化,只不過每天十幾個頻道經年累月演下來,最終又多以譭謗告訴而不了了之,這樣做節目的人怎麼看待自己的人格?




全文網址: 爆料文化可以謝謝收看了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226203.shtml#ixzz20kwHBpAI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