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實際上是一個隱喻,
它指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樣,
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為,
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見,恰如冰山。
心理治療師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過來訪者的表面行為,
去探索來訪者的內在冰山,從中尋找出解決之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冰山,認識到自己的冰山,你的人生就會改變!
薩提爾是一位女士的名字,
也代表以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名字命名的一種成長模式。
根據薩提爾的理論,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一個人和他的經歷有著難以割斷的聯繫,我們不快樂的根源可能是因為兒時未被滿足的期待。
薩提爾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
這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
能夠被外界看到的行為表現或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體,則是長期壓抑並被我們忽略的“內在”。
揭開冰山的秘密,我們會看到:
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觀點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 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
家庭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新方法,
它跳脫了以往治療時只針對個人問題加以解決的方式。
而以“系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
也就是說,家庭治療學派在面對前來求助的病人時,
並不認為案主是個“有問題的人”,而是個“背負問題的人”。
病人所背負的問題,不單是出於自己本身,
有些部份是出自社會、家庭(也就是“系統”)的影響。
人在系統中,必然受到這個系統的制約、與整個系統互動。
當系統出了問題,個人也會出現問題,他就變成背負問題的人。
所以家庭治療就是從系統方面著手,更全面地處理這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問題。
■ 冰山理論的隱喻:
一般來說,我們看見都只是冰山一角,那就是外在行為的呈現。
但在下面蘊藏著情緒,感受,期待,渴望等。
往往我們在與人溝通時,並沒有去體會和察覺溝通下面的冰山。
有時甚至連自己對自己冰山下面的東西也沒有覺察。
■ 薩提爾成長語錄
◎ 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 欣賞並接受“過去”,它是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 改變是成長的起點,“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分。
◎ 我們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這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 每個人都有能力找到內心的寶藏,它讓我們有能力獲得成功,並且成長。
■ 薩提爾治療信念
1. 改變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內在的改變還是可能的。
2. 父母在任何時候都是盡他們所能而為。
3. 我們擁有一切所需的內在資源,以便成功地應對及成長。
4. 我們有許多選擇,特別是面對壓力作出適當回應,而非對情況做出即時反應。
5. 治療需要把重點放在健康及正向積極的部份,而非病理負面的部份。
6. 「希望」是「改變」最重要的成份。
7. 人們因相同而有所聯結,因相異而有所成長。
8.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個人可以為自己做出選擇。
9. 我們都是同一生命力的明證。
10. 多半的人傾向於選擇對他所熟悉的而非舒適的應對,尤其在壓力之下。
11. 問題〔困難〕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問題。
12. 感受是屬於我們的,我們都擁有它們。
13. 人性本善。他們需要找尋自己的寶藏,以便連結及確認自我價值。
14. 父母常重複在其成長過程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15.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只能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16. 欣賞並接受「過去」可以增加我們管理「現在」的能力。
17. 在邁向統整中的一個目標即是接受父母也是人,
並且在人性的層次、而非角色的層次上與他們相遇。
18. 應對乃是自我價值層次的顯現;自我價值愈高,則應對的方式愈統整。
19. 人類的過程是普遍性的,因此適用於一切情況、文化及環境。
20. 過程是「改變」的途徑。故事內容形成情境,而「改變」就在那裏發生。
21. 薩提爾模式的主要目標即是達到內外一致及高自我價值感。
22. 健康的人際關係是建立在價值的平等上。
※ 資料來源:薩提爾(北京)教育諮詢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