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勝法師-
97.08.09


梁皇寶懺撰寫緣起─梁武帝皇后郗氏不信佛法,毀壞法寶(撕毀金剛經)。有次假藉供養出家僧人的名義,用葷食(肉包)齋僧。意圖破壞寶誌公禪師及僧眾的淨戒,寶誌公禪師是位神僧具有神通力,已看穿郗氏不良企圖,並想出對策護持淨戒。幾個月後皇后郗氏往生,因其生前毀謗三寶,又因生性善妒喜愛爭寵對於後宮嬪妃宮女並無善待之心,致使死後投胎為蟒蛇痛苦不堪。


一日蟒蛇現身請求梁武帝念及舊情代作功德祈求脫離蟒蛇之身。梁武帝不捨皇后落此下場,請求寶誌公禪師設法救拔,寶誌公禪師認為唯有虔誠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於是為皇后郗氏收錄大藏經精華撰寫十卷梁皇懺文,梁武帝依懺文為皇后郗氏虔誠禮拜懺悔,皇后得生天報。


  



滿貴法師-97.08.10


    修行菩薩道要歷經的次第,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階位,在此漫長的修行階段,必須要精進不懈,虔誠禮拜梁皇寶懺懺悔發願修證十地菩薩。
   
如何證得初地菩薩(歡喜地)?首先皈依三寶斷疑生信,以不退轉之心持清淨戒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具足四不壞淨。


    自燈明法燈明燈燈都明,持戒清淨證離垢地菩薩果位,讓眾生起歡喜心,即是深入眾生心,得入如來藏。給人歡喜如證歡喜地菩薩果位。


    圓滿七項修行可證歡喜地菩薩果位:1.堪忍2.不好諍論3.心喜柔軟4.心悅安穩5.樂於清淨6.悲憫眾生7.無瞋無恚心。


   



永嘉法師-97.08.11


    何謂菩薩道?菩薩是處處為人著想行事取於中道,菩薩的心是很敏銳的,觀機逗教觀察眾生的需要。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學習大乘菩薩的精神發大願心。釋迦牟尼佛49年說法皆說「心法」,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來一切法。


    心若污垢以懺悔、念佛懺除,若遇境界考驗時讓心繫念在佛號上,檢視自己看人是否歡喜?看心是否保持平靜?心若無法平靜即有分別,別讓心處於分別比較之中,時時繫念佛號轉心念。


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如何讓心與佛相應?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前。懺悔法門能幫助心垢洗盡讓心與佛相應。



 



依航法師-97.08.12 


    虔誠禮拜的當下以最好的香、花、燈、塗-----供養諸佛菩薩,各項供養都有其表法深意,例如供香─持戒清淨修禪定。供水─心如清水如止水則智慧顯現。供果─涅槃,修六道萬行。

    當一個人遇到大境界考驗時,心念會起大波瀾,如何將心修得有如止水則須禪定功夫。修行修心,將念頭降伏就是修心行。達摩祖師弘法,登上講經台翻開貝葉經不說一語,闔上貝葉經微笑離開。祖師以不立語言文字的禪法為信眾傳心法。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處在六塵境界(如同淤泥)能不染著嗎?在痛苦的環境裡能夠降伏煩惱嗎?對境界能有免疫力嗎?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法,當下心清淨,不比較不計較當下即是極樂世界。


    如何解脫?環境是道場,磨練我們的心性,將心空掉歸零,讓心解脫。當「心」如清水如止水時智慧自然顯現出來。


    不偷盜─凡有主物,不經主人允許而取即為偷盜。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誑取、抵債不還、偷稅、冒渡等,令前人失物,並名為盜。犯偷道戒共財不得自在。


    今生成為父母子女親眷關係,無非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因緣來相聚。世間上一切身口意業的造作都在因果之內,面對它歡喜還甘願受。


   



如瑩法師-97.08.13


    有位老菩薩從45歲開始茹素,持誦《阿彌陀經》、大悲咒、念佛。到了88歲那年身患重病,老菩薩的兒女為讓老菩薩身體早日康復,便將三餐的飲食料理成葷食奉養老菩薩。老菩薩心生慚愧便在佛前發願,寧可病死也不願為了活命而破了齋戒。因老菩薩堅持茹素,身體才得以恢復健康。


    佛陀住世的時期,有一位「指鬘」比丘,因受外道蠱惑,而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當他行至佛陀跟前,欲殺害佛陀,以達到殺一千個人作成寶幔的目標時,為佛陀所攝受、感化,進而皈依佛陀座下,以極為強烈後悔的心,作懺悔業障的修持,藉由勇猛精進的修持懺悔,將極為深重的殺業完全淨除,當生即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西藏佛教密勒日巴大師,因家族仇恨造了很多惡業,後來善心生起內心起了悔意,虔誠懺悔往昔所造種種惡業。他的師父馬爾巴為清淨他的罪業,故意給他無數磨難與考驗,以培養其修道資糧。密勒日巴大師忍辱苦行終於得大成就。


    所有的懺法皆是心法,檢視自己禮懺時,「心」是否跟著禮懺?「心」是否跟著禮佛?還是只是形式上的禮拜呢?


    修行的過程中要懂得懺悔業障,悔過之後勤修六度十善累積福德資糧。梁皇寶懺十卷懺文寫盡凡人所造的惡業,祈願大眾真誠懺悔做個清淨人。


 



永恩法師-97.08.14


    福報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多生努力累積得來的。佛門有句話:大障礙來時若能發心發願,即能促成大精進與大解脫。苗栗有位師姐參加梁皇法會,法會期間師姐遇上了一件怪事,梁皇寶懺已經拜了三卷,師姐卻始終看不到懺本的文字內容。(整本經本一片空白)但是只要法會結束經本的文字清晰可見,一切恢復正常。此時這位師姐領悟到自己福報輕薄業障深重,她非常感恩佛菩薩慈悲示現,經由此事因緣,從此精進用功發心發願解行並重。


    人生或許會遇到許多不如意,在拜懺的當下隨文入觀,清楚明白未來要走的方向,千萬別誤入三惡道內。做為一個佛教徒要學的功課是對自己負責任,了解生命中需要的是甚麼?用佛法智慧真理莊嚴生命,精進修行回施有情,以發心發願來圓滿生命的責任。


    發心發願受持戒法提攜他人,學佛是可以經得起戡查檢驗的,發心發願自然感應道交。沒有善根福德因緣無法親近三寶,學佛縱然有大障礙,發心發願結三寶緣就能得遇善知識的提攜與協助。


    不斷的反省自己發心做事是否自利利他?發心做事是否與因果相應?發心做事是否與佛法真理相應?


    發心發願修福慧,福至心靈智慧開,發心發願互提攜,永不退轉至成佛。


   




永嚴法師-97.08.15


    在建寺之際為信眾舉行拜懺祈福法會即是希望經由法會功德信眾皆能消業除煩惱。經由虔誠禮懺淨化身心將功德法喜回向親眷、過往先人、法界眾生,這是拜懺的意義。禮懺功德因每人感受(感動、感謝、感恩----)不同而有所差異。


拜懺可分四種功德:1.報恩─為現世親人與過往先人祈福,悲憫惡道眾生觀想他們與我ㄧ同禮懺。


                  2.還債─冤家宜解不宜結,將功德迴向冤親債主與之結法緣。


                3.結緣─阿彌陀經云: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德生彼國---與參與法會的人結善緣結佛緣。


                4.消業─身未造業,心若起意即是造業。業障消除智慧即開。


                5.培福─培養福德因緣。


    法會過後,仍應持續精進心不要荒廢自課,不可臨時抱佛腳,有煩惱時可向佛菩薩訴說,但化除煩惱仍需靠自己努力(誦經、禮佛、尋求善知識)。每天自課功德迴向法界眾生,這是無形的力量即是與十方法界眾生結緣。繼續發心(精進心、感恩心、慚愧心)把握學佛因緣,更精進未來會更好。




永平法師-97.08.16
   
台灣是個有福報的地方,佛法興隆。20年前負責興建道場,常與建築工人相處,深刻體會「做工的人沒有明天」這句話。建築工人工作危險,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從高處摔下,命在旦夕。因此體會「無常」,對於工人的薪資也都以現金發放。
   
每次看見許多人參加供僧道糧,法師內心總是生起無上道心,心中默禱三寶加被信眾隨願所成。
   
試問自己,生為何事而來?在人生之中能做多少見證歷史的事?我今生責任已了,可以蓮花化生,自覺盡心盡力嗎?趁自己還能做主,功課功德積極作。
   
建寺的過程相當辛苦,工程款項需要靠信眾同心協力發心勸募期勉信眾做千手千眼的化身接引更多人來參與建寺活動。
    永平法師為信眾獻唱由星雲大師作詞的「叫ㄧ聲應萬聲」台語歌曲,祈願觀世音菩薩的甘露法水遍灑人間。扣人心弦的歌詞及法師動人的音聲,讓許多信眾流下撼動心靈的淚水。




永勝法師-97.08.16
   
永勝法師開示經文大意,十卷梁皇寶懺從十三分至三十六分,信眾拜懺的當下隨文入觀,代為六道、親人師長、法界眾生拜懺禮佛,發菩提心發願度眾生。
   
發菩提心介紹他人親近三寶受持五戒(佛光山10/31~11/2傳授在家五戒)。受持五戒菩薩戒應遠離殺業。梁皇寶懺第四十分矚累品:佛菩薩叮嚀,注意身口意業勿做惡事。
世上有三種力量不可思議:
1.佛力不可思議    2.心力不可思議     3.業力不可思議
   
十三年前法師帶領信徒至大陸阿育王寺禮拜舍利,每位團員見到舍利皆滿心歡喜,只有一位信徒ㄧ直無法看見舍利的影像,她虔誠的向佛菩薩祈求,希望能讓她見到舍利真身圓滿此行心願。過了一段時間這位信徒懇請寺方法師再行方便讓她再看一次舍利,此時五彩顏色的舍利映入眼前,這位信徒驚歎佛力不可思議。
   
漢朝有位飛將軍到關外打匈奴,有一天晚上他在回營的路上發現似乎有一隻老虎在遠處,他隨即拿出他的弓箭,奮力的一射心想已經射中老虎,因擔心老虎臨死掙扎,所以沒有立刻從老虎身上拔下箭來。隔天一早請侍衛將老虎屍體帶回,才發現昨晚那箭深深的射進一塊大石頭而非老虎,可見人面對危急時所發出的心力不可思議。
    業力不可思議~定業雖不可轉,但是不定業就不同,可以通過拜佛懺悔,修行來改變它。




慧謙法師-三時繫念97.08.17
   
參加法會藉由佛事功德為過往先人超薦回向,為現世親眷消災祈福,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值此法會因緣為信眾講訴ㄧ則禪堂公案與大眾做思想交流。
   
梁武帝護持佛法不遺餘力(建築寺院、廣度僧侶、印經造像----)布施修福造了極大功德,他聽說從印度了一位高僧達摩祖師,於是向達摩祖師請法:「今生建寺布施行善不斷,請問法師有何功德?由於心起自滿之心,達摩祖師回答:了無功德。」慧謙法師以此公案告訴信眾功德與福德不同之處。
   
功德à與佛道相契。福德à獲來生利益卻不與佛道相應。布施時應有三輪體空不著相的觀念。以虔誠心布施功德款,為過往先人、累刧冤親債主超薦,功德已算圓滿。金剛經云:若人以七寶布施,其功德不及四句偈的布施,受持四句偈能讓眾生由迷轉悟,學習超脫不執著,歡喜即是最大的功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