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17 | 作者:◎錢文忠(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師姑」這個名詞,對於很多的大陸朋友來講,也許真可以說得上是久違了。而在台灣的佛教機構裡,往往都會見到「師姑」,人數不少,作用巨大,地位重要。


和比丘尼一樣過著出家的生活,基本上也是以寺廟為家,然而帶髮修行,這就是師姑了。我在這裡要講的,是佛光山的兩位師姑。


佛光山的工作人員大多佩帶統一的名牌,因此我就可以知道她們的名字。吳師姑名字叫吳淑華,戴著一副眼鏡,端莊秀雅,走路舉止悄無聲息,說話更是輕聲慢氣。這是有禮的家庭、良好的教育,當然還少不了長年的潛修,相互結合才能臻此的。


我在台灣的七天,一直受到吳師姑的照拂。她總是悄悄地出現在我的身旁,而這時,她早已經為我安排好的一天的行程,聯繫好了需要拜訪的人或者參觀的場所,再親自導引我前去。我在談話,我在遊覽,而吳師姑卻忙著為我照相,準備降暑的飲料。所有這一切,都是悄悄地,靜到幾乎讓別人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吳師姑的安靜,使我連一句感謝的話都很難對她說。


七月十二日,是我啟程回上海的日子。前一天的晚上,我正在房間裡整理行李,忽然聽見輕輕的敲門聲。這麼晚了,還會有誰找我呢?開門一看,正是吳師姑。原來,她在樓下保安處看見有朋友給我送來的東西,由於我次日一早就離開,擔心我收不到,於是特意給我拿了上來。也許這並不能算是一件大事,我卻從中看見了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


我要講的,也是我要感謝的第二位就是蕭碧霞師姑了。對於上百萬的佛光人來說,知道蕭師姑的應該是大有人在的。


最早見到蕭師姑,還是在大陸。星雲大師只要來大陸,總會有蕭師姑隨行,我總能看見她開開心心、細細緻致地忙前忙後。這次首航,蕭師姑也在同一架飛機上。我逗留台灣期間,更是每一天都可以見到她,每一天都得到她的關心和照顧。我很是難忘。


蕭師姑在佛光山是屬於開山的那一代人,在佛光山的宣傳資料裡,我們都可以見到笑吟吟的蕭師姑。換句話說,在不可謂不長的半個世紀裡,蕭師姑的生活完全是和佛光山的事業結合在一起的。我在山上,就看到了蕭師姑父母的靈塔。請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說明問題的嗎?


我從來沒有聽見蕭師姑談論自己的經歷,倒是星雲大師用感慨的語氣向我做了一些介紹。半個世紀前,大師還在宜蘭雷音寺,以組織念佛會、歌詠團為方便,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弘揚佛法。蕭師姑當時還是一個女孩子,在電話局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已經開始參與這些活動了。


隨著佛光山事業的發展,蕭師姑乾脆辭去了報酬優厚的工作,全力追隨大師。不僅如此,她還將自己的資產全數捐給佛光山,自己也住在山上,真正地將這裡作為自己的家了。


蕭師姑給我的印象是雍容端莊、和藹可親,然而大師卻告訴我,只要佛光山受到威脅或者損害,蕭師姑就會展示出護法金剛之相。我當然沒有機會看到她的金剛相,但是,我知道,佛光山是將蕭師姑列為師姑的典範和楷模的。以我個人的體會和感受來看,蕭師姑確實當之無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