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可以排毒抒壓,還能淨化情緒,甚至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你多久沒有好好哭一場?只要把握流淚的4要訣,保證你「哭過」就好了!
俗話說:「笑是良藥」,而哭泣,有時候則是一種自我的療癒。
哭,是人類最自然的生理反應,陪伴我們度過許多重大、難捱的時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哭泣」研究顯示,好好大哭一場,不但可提升免疫力,還能降低憤怒和焦慮。想哭就哭,可以釋放情緒,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根據調查顯示,女性平均是每週哭一次,男性平均每個月眼眶泛淚一‧四次。每次哭多久,則因情緒濃度而定,從最短的兩秒到最長的四十二分鐘;女人的哭泣平均維持一分鐘。過半數的人表示,哭過心情明顯變好;然而三分之一的人指出,哭過感覺更糟,原因是哭泣當下的時間或地點並不合宜。
至於哭點因人而異,哭點低的人通常感受較細膩、同理心較強。科學家坦言,哭是最難在實驗室監測的情感,目前對於哭的研究仍相當局限。
三大理由,你不用忍住「哭」
理由1 排毒抒壓:「強忍自己的眼淚,等於是慢性自殺,」
眼淚研究泰斗、明尼蘇達大學生物學家威廉‧弗雷(William Frey)如是說。眼淚的功效真不可思議,祕密就在於:眼淚內含的化合物。弗雷發現,因為剝洋蔥等外力刺激流出的眼淚,和因情緒湧出的眼淚,成分並不相同。「情緒眼淚」內含濃縮蛋白質和壓力荷爾蒙(ACTH)等,而這些有害物質將隨著眼淚釋放出來。
弗雷指出,忍住不哭會加重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甚至還有損腦部。想哭就哭,不單可以舒緩壓力,還能幫助身體排出有毒物質。
理由2 發洩情緒:有別於其他生物,「情緒眼淚」是人類專有的能力。
美國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傑‧艾弗隆(Jay Efran)指出,哭有時單純是一種放下包袱的發洩行為,因為人的眼淚大多出自絕望或失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息。從生物學來看,流眼淚是由副交感神經系統發號施令,而副交感神經和情緒息息相關。雖然眼淚未必能解決問題,卻能帶來情緒上的舒緩。《紐約時報》記者用「眼淚是情緒的汗水」做了貼切的形容。
理由3 建立連結:即使有些人仍把哭視為軟弱的表現,但有更多人選擇用人性的角度來看待。
以色列生物學家奧朗‧哈森(Oren Hasson)指出,在一個人面前哭,意味著「我很信賴你」,能夠讓彼此的感情更加緊密。相較於其他方法,眼淚會卸下對方的心防,可以迅速得到同理回應,是相當有效的溝通工具。
好好哭,四要訣
要訣1找人陪:
研究顯示,社會支持的力量是關鍵。匹茲堡大學臨床心理學家羅倫‧畢斯瑪(Lauren Bylsma)追蹤發現,不管是伴侶或親友,找一個親近的人陪伴安慰,哭後感覺最佳。
要訣2盡情釋放:
哭泣強度和哭後感受呈正相關,相較於小聲啜泣或眼眶潮溼,能放聲大哭的人,哭完心情明顯轉好。畢斯瑪解釋,人們之所以輕聲哭泣,多半是在壓抑眼淚和情緒。
她建議,「假如你的身體想哭,讓它自然流露吧!」倘若想哭卻哭不出來,專家建議,把焦點放在這件事帶來的影響,在腦海裡構築具體的畫面及細節,相信眼淚不久就會奪眶而出。
要訣3適可而止:
畢斯瑪也提醒,哭泣一旦超過十五分鐘,容易過度耗損,反而有害健康。專家建議,一旦心情得到緩解,就要從壞情緒跳脫出來,例如離開現場外出散步,避免觸景生情。
如果發現自己無緣由、一直想哭,甚至無法自拔,可能是憂慮症的徵兆,最好就醫諮詢。
要訣4找問題、想對策:
研究也發現,人在哭泣的同時,如果能夠弄清楚究竟「為何而哭」,就是經歷一種「認知轉變」(cognitive change),將有助於提振哭後的心情。畢斯瑪形容,「眼淚就像是車子儀表板上的警示燈,教人找出潛在的危機。」當你哭泣時,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尋求可能的解決對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