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稱為「邊緣性」的人格特質對於寂寞、以及想像中的被拋棄特別敏感,被迫一個人獨處時會感覺心痛,強烈到不如在手上割出一條血痕還比較快樂。

寂寞的確有害健康、會讓人早死,這種心痛,也不過是放大了寂寞的殺傷力。

正確來說,是「寂寞的感覺」會殺人。例如台商在東南亞國家認識能幹嬌美的伴侶,結婚後回台灣,先生繼續在外地打拚。不久後太太演變成憂鬱症,但只要帶回娘家住一陣子就好了。先生辭去工作,想多陪伴太太,但太太身心狀況還是愈來愈差。

治療寂寞,並不是有人陪就好,有些人還需要被大環境、被眾人接納的感覺,但先生不知道怎麼為太太建立社交圈。

寂寞會殺人,因為寂寞的感覺會連結到壓力系統。野獸環繞的原始人類如果獨處、或離開團體太遠,可能就活不到下次滿月。這時,寂寞是對生命的威脅。在現代社會,寂寞的感覺會呼喚慢性的壓力反應,破壞免疫系統,直接影響位於第一道防線的免疫細胞。

有研究發現,寂寞對健康的傷害,跟每天抽15根香菸差不多,比肥胖的負面影響還大。寂寞讓我們覺得痛,也會讓我們的死亡率增加。寂寞會讓我們更容易得到重度憂鬱症與心臟病。動脈容易硬化,傷口不容易癒合。

但其實人類是愈來愈寂寞的。學者統計,35年來,現代社會的人類,有實際互動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萎縮。傳統的社區連結及親族互動稀微,晚婚、離婚、壽命延長,又讓「沒有固定伴侶陪伴」的時間增加。臉書之類的社交媒介,對改善寂寞則是雙面刃。原本朋友互動就多的人在臉書上容易得到正增強,但朋友互動少的人在臉書上更加寂寞。

減少寂寞有方法

要如何改善寂寞?寂寞的人通常會有接近團體、然後感覺不被接納、壓力更大的負面經驗,於是更害怕接近團體。寂寞跟憂鬱惡性循環,更加走不出去。

改善寂寞的第一步,我的建議就是告訴自己,不被接納的感覺很可能就只是一種感覺,「還沒有被接納」跟「不被接納」是兩回事。

心理學家從研究中告訴我們,要解除寂寞、感覺被接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固定、持續在某個場合出現。喜歡一個團體,就要常出現,熟悉其他人的臉,也讓其他人熟悉你的臉。一回生,二回熟,人類的大腦就是如此。對人臉能辨識了,陌生的防衛逐漸去除,互動就會增加,就會找到有共同話題的人。

但我們也不要因為寂寞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需要勉強加入不喜歡的團體。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加入多大的團體、或在團體扮演不適合自己的角色。有時候,能找到一兩位投合的朋友,能夠分享祕密,這就夠了。寂寞是一種主觀的感覺,而不是對人際網絡複雜度的客觀測量。

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靠簡單的藥物去除寂寞的感覺。例如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媒體才剛報導,「催產素(oxytocin)鼻噴劑」可以讓男性更熱情、性功能增強。科學家已經拿這鼻噴劑做了許多有趣的研究,例如催產素可增強男性對伴侶或熟悉的人的好感。催產素讓我們對別人的肢體動作、臉部反應更敏感、更有感覺,所以也有人稱為「愛情荷爾蒙」。

催產素可以增加視覺互動、增加團體內的信任、讓正向記憶更容易記得住、抑制杏仁核的爆衝。反之,寂寞會破壞催產素調節自律神經功能的作用,造成整體死亡率的增加。基因決定的催產素功能,對人生的幸福有超乎想像的影響。

科學家對催產素的理解,最初是在生產時促進子宮收縮,同時提升產婦對嬰兒的感情連結。

現在我們知道,哺乳動物為了紓解寂寞,是會跟固定伴侶形成緊密的關係,或是不帶感情地到處交往,跟催產素裡含有另一個有待研究的「血管升壓素」有關。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抽取胎兒的DNA,就能預測他未來是否容易感受寂寞,是否會到處留情。不過,人的努力可以改變基因的表現,容易寂寞的人不見得注定寂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