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越乖的小孩,內心其實已經被父母 完全摧毀了...
我們都知道「做自己」很重要,但有時候還是免不了偽裝,去迎合他人的喜好。
這是我們從很小時候就學會的「生存之道」。
小時候,只要我們乖乖的,就會被爸媽誇獎,一旦做錯事、或是不符合爸媽期待,就會被罵甚至處罰。
久而久之,我們成為了父母喜歡的「乖孩子」,但哪個真正的自己呢?
很有可能已經被扼殺了...
孩子的情緒,往往會隨著爸媽變動
小孩子通常還沒有什麼是非觀念,很多時候只能假裝去迎合別人的感受、情緒。
比如爸媽為了一件事情傷心,孩子明明不知道為什麼傷心,但大人難過,也只能跟著難過了。
這只是小事,但網友Andy的經歷卻嚴重得多。
網友Andy的爸爸總習慣用「負面情緒」面對孩子
Andy小時候每次跟哥哥吵架,都會被爸爸罵,父親總會嘆口氣,厭惡地說:「你們煩死了!」
再加上可怕的臉色,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漸漸的,他下意識壓抑住了自己的情感,最後罹患了精神官能症。
為了不讓爸爸生氣,Andy只能 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次他開心說著別的同學家有多好,並不是想要比較、只是小孩單純想要分享學校裡的事,他的爸爸也會露出厭惡的表情。
孩子最大的恐懼就是「被拋棄」,所以格外會看大人的臉色。
因此他開始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覺,還催眠自己說,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爸爸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控制情緒越久,反而忘記「真實」的感受
時間一長,他忘了如何去感受,因為不管面對什么事,他都會習慣性去想「如何感受才是對的」。
他的情感都是刻意做出來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難免會失去活著的真實感受。
他言行舉止都很合時宜,但沒什麼存在感,給人的感覺總是假假的。
Andy活在爸媽的權威下,只能配合「演」一個乖小孩
從小到大,他絕對不敢說「不要、不想」這樣的詞,因為爸媽不喜歡。
實際上呢?再乖的小孩也有負面情緒。
他活得不像自己,對不開心的事要裝出開心的模樣,不傷心的時候卻要悲傷。
他沒有別的辦法,對依附家長而活的孩子來說,
裝模作樣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長大後才發現「做自己」有多麼快樂
長大後他開始試著了解真實的自己,某一天,Andy的朋友跟他聊起小時候的事,
他才猛然發現:「原來我厭惡這一切!」
在那一瞬間,他感覺長年來的枷鎖卸了下來。
真實的自我慢慢覺醒,他不再像以前一樣,對「感受」這件事深惡痛絕,因為那時候,他並不是為自己而活的。
Andy從小就是人們心中的「乖小孩」。
他符合大人對「乖小孩」的所有要求,但這些要求卻扼殺了真正的他,讓他的內心痛苦不堪。
讓孩子活出「獨特性」而不是訓練出來的 乖小孩
日本著名社會學者加藤諦三的新作,《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也許會給那些迫切希望孩子變乖的家長一些啟示。
你的孩子也許不夠聽話,不是那麼百依百順,但這有什麼關係呢?
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重要的是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找出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昧地要求他們當「乖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