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年輕時,曾至金陵三大寺之一的天界寺參學,發現廁所異常潔淨,心想這位負責打掃廁所的「淨頭」,必定修行不凡,於是特意早起,想認識一下這位淨頭,不料,連續幾天都撲了個空,不論他多麼早起,這位淨頭總是在他之前,便打掃完廁所。

這讓憨山大師更好奇了,他決心非見見這人不可,

於是刻意不睡等著,終於看到一個年輕僧人,半夜執著燈炬打掃廁所。

後來幾日,他發現廁所變髒,得知「淨頭」病倒了,於是前往探病,還為這位法名「妙峰」僧人送了幾次飯,兩人相談甚契,數年後還同行至五臺山閉關靜修。

憨山大師用功遇到瓶頸時,還受到妙峰的點撥,

因此,憨山大師曾說:

雖然兩人名為道友,但他私心視妙峰為師。

根據記載,這位妙峰福登禪師用功極深,二十二歲便首度閉關苦修,心有所悟,因而寫下一偈呈給當時資助他修行的山陰王。

山陰王見偈,知道他這麼年輕,就有如此深的見地,擔心他慢心、狂心生起,反而入了邪道,於是割下鞋底寄給他,還特地於信中告知:

「這片臭鞋底送你,你要再敢隨意作偈、大放厥詞,就自己拿來打嘴吧!」

妙峰禪師收到鞋底,知道山陰王的用心,於是將鞋底繫上帶子,終日掛在頸上自我惕勵,從此不書、不語,直至出關。

出關後,山陰王見他脫胎換骨,心中大喜,卻還是以「你沒出過山門,仍然是井底之蛙」為由,激勵他去參學聞法。

妙峰禪師果然開始頭陀苦行,四處參訪遊學,更在大叢林中隱身為淨頭,他與憨山大師相識,便是這個階段的事。

隱身淨頭,打掃廁所可說是妙峰禪師一生行持的縮影,他自律謹嚴、苦行實修,一生建寺、造像、造橋、鋪路,做的皆是興福利生、吃力不討好的事,興建道場還不讓自己的弟子接掌,而是擇賢能者住持。

一路走來,不求名聞、不彰顯自我,憨山大師便感慨:

「世人皆只知妙峰禪師興福,卻未見他密修功深。」

然而,正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下足功夫,而把榮耀給別人,這才樹立了妙峰禪師一代高僧的典範。正是佛經上說的「福不唐捐」!

不管是點點滴滴的功德,我們所做的都不會是白費的,可能因為剛播下種子,並不會馬上有收穫,只要因緣會遇時,結果就自然會成了。自己的修行,不管別人有沒有看見?或暫時沒被發現,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成就!

就如同星雲大師教導自己的一千多位徒弟的法:

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這就是不求名聞、不彰顯自我的密行修持,也正是"無求禪心"的最佳展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