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在南華寺時,有一僧人可能是做事不如法,執事的師父用香板打另一位師父,被居士看到便認為師父不慈悲,怎麼可以打人?
可這種現像是不好的,因為居士不知出家人的戒律以及寺院的規矩,不能隨便評論出家人。
後山護法的龍王也看不慣了,也跟著打了那位僧人一巴掌。虛雲老和尚知道後呵斥了龍王一頓,並且不允許他管僧眾的事情。可見僧眾的事情自有僧團處理,其他人不能隨便干涉,即使是龍天護法也不可以的。
因為不是所有的比丘都是聖人,一定會有過失。但比丘有過失,必須依照佛制的戒律,作僧羯磨,不是在家居士隨便評論干涉的。
即使是破戒比丘,其初發心出家的功德仍然超勝百千萬億的在家人(經上說:破禁比丘雖無戒,初心出家功德勝,百千萬億白衣人,功德縱多不及彼)。猶如金制的容器雖然破漏,但卻遠勝完好的木制容器一樣。一大德說:“雖說破戒如人屍,然具剩餘之功德,如牛王死留苦膽,獐子屍體具麝香。”
佛也曾金口親宣,他的出家弟子縱然毀禁破戒也仍然超勝一切世間外道。
出家人縱然破戒,由於身著如來袈裟,又與清淨梵行者同住,且經常聞思三學聖教,所以很容易發起慚愧而懺悔罪業改往修來。如同一健足之人偶有不慎跌倒於地,但會馬上起來,在家人卻並非如此。
《贊僧功德經》雲:“縱使欲火熾燒心,玷污屍羅清淨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聖眾位。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屍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經中還說,出家縱然墮地獄也如拍球入水,剛下即起,而在家人卻如石沉水,極難升起。
因此奉勸有緣者,千萬不可毀謗如來教下的僧寶眾,如對自己的惡心惡行不加以遏制,當來業報成熟時可能連如來都會毀謗。
由此謗僧、毀僧、惱害僧人的身口意惡業,當於萬萬劫中沉淪於三惡道而難有出期。如果由於往昔無知而曾惱害、毀謗過僧人,現在應當生大恐怖,克誠披露,求哀懺悔,發願盡未來際永不復造。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雲:“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須發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
時至末法的當今,出家眾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是人天福田,佛法的住持者,如果其剎那功德有體相的話,盡大地也無法容納。沒有今日的出家人,即便是當今的影像佛法也難以維持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具三皈五戒、菩薩戒等的在家修行人。
因此在家人要平等地恭敬護持一切出家人,不能動輒譏毀汙謗。當然在依止時可擇其善者而隨學。
如果見到出家人犯戒行惡破威儀,即刻應當觀清淨心,切勿譏謗、傳布惡行。對於在家人,出家人猶如長輩,所以他們縱然有過錯也應觀為清淨,委屈將護,婉轉善巧地規勸護持,縱然無力幫助他,也絕對不能揭露宣揚其過錯。
《贊僧功德經》雲:“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廣大清淨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毀謗,譬如田中新苗稼,於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選擇生分別。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毀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一切功德莊嚴王經》說:“有四種魔,雲何為四?一者、貪著財物。二者、親近惡友。三者、障礙法師。四者、於法師說陳其罪過(宣說出家人是非,此人便是惡魔)。是等眾生由此業故當受貧窮,不見善友、遠離尊師,作邪見想、說無因果,墮於地獄,受諸劇苦。”
《戒經》——《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六說:為大護佛法故,若向白衣(在家信眾)說比丘罪惡,則前人(信眾)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此極重罪),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罪,則破法身。
說比丘過惡(是非)的人,其罪業超過毀破 “佛塔” 和 “佛像” 的重罪。《寶性論》雲:“若由數近惡人故,具有惡心出佛血,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最勝和合僧,若能思惟修法性,此人速疾從此脫,若人惡心謗聖法,此人焉能有解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