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功德最殊勝的法會,除了施食,普令一切有情皆得飽滿,並有誦經持咒的法施,可令受苦眾生心開意解。

佛光山於一九七三年四月首次啟建「清明報恩孝道水陸法會」,至今已四十年,期間有不少人因參加法會而得到感應。

曾經有人問心定和尚:參加水陸法會應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和尚就用戚繼光將軍為部屬誦經的故事回答大家的問題。

話說,戚繼光將軍每天虔誠誦持《金剛經》,有天夜裡,他過世的部屬前來託夢,請將軍誦一部《金剛經》回向給他,讓他轉世為人。

翌日,戚將軍依夢中部屬所託,誦了一部《金剛經》回向給他;但當天夜裡,將軍的部屬又來託夢,並再次請求:「將軍,您持念的《金剛經》多了『不用』兩個字,請將軍再誦一部《金剛經》,我才能投胎轉世。」

夢醒後,將軍一再思索,方才想起,原來昨日誦經時,婢女送來茶水,他心中想著「不用」,竟造成這部《金剛經》的不圓滿。故事說明了:「心念專注,心誠則靈。」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第二行發符懸旛法事〉云:「香從心生,心由香達。不居三際,可遍十方。雖法爾之如然,亦施者之能致。」意思是說:香是從真誠的心生起,一念心香能超越三際而橫遍十方,是由於諸法實相之理;但理由事顯,仍須藉由施者至誠虔修才能夠成就。

虛雲老和尚說:「萬法唯心,只要誠心禮懺,必有感應。無論水、陸、空亡均須群體普度,以慰亡靈,死者得安,生民獲益,所謂冥陽兩利是也」;星雲大師也說:「感應,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至誠。」

水陸法會的由來

傳說中國《水陸儀軌》起自梁武帝,從通行水陸內外壇設施推判,外壇所修《梁皇懺》──《慈悲道場懺法》,確實與梁武帝關係密切,所謂武帝親撰儀文以及道英常設此齋,可能即指外壇《慈悲道場懺法》而言,就內壇完整儀文確定年代當在宋朝。

水陸法會的意義

水陸法會的核心要義在於「用平等心修無礙供,以大悲心施一切眾」。要如何具體落實平等心與大悲心,最重要的是藉由隨文起觀,如法修持,以契入平等與大悲的精神,成就自利利他的菩提道業。

《水陸儀軌》在儀文中揭示法會題名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透過了解名稱含意,可知水陸法會的意義及所要尊崇的修行要旨。水陸法會的名稱意義如下:

「法界」指諸佛與眾生所具有的佛性是平等無二。

「聖凡」即是十法界的四聖六凡。眾生雖然都有佛性,但由於迷悟的差異,便有十法界的事相差別。然而果報事相雖有十種,但其理體本性是恆常,是一如的。

「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這四者雖覺悟程度有高低差異,修持成就有大小之別,然都已了斷無始劫來生死苦惱,因此稱為聖人。

「六凡」是相對於四種聖人而言,指沉溺生死輪迴的六種凡夫: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此六類眾生輪迴不已,故稱「凡夫」;凡夫生死糾葛,痛苦難當,正是此懺法所欲救度的對象。

「水陸」,是六道凡夫依止受報之處,即包含水、陸、空三處,但以水、陸兩類眾生所受苦難特別深重,因此以「水陸」涵蓋三者,既稱「水陸」,實則已包含水、陸、空一切受苦眾生。

「普度」,本指諸佛菩薩慈悲憫念六道眾生沉浮於生死大海中,因此廣施大法力普救群生,使脫離生死與煩惱苦海。此處專指行此水陸懺法令六道眾生皆悉得度解脫輪迴之苦,因此稱之為「普度」。

「大齋」,是指行此水陸懺法時包含施食儀式。此齋會所供之多、之勝、之妙、之不可思議,所以稱之為「大」;凡來參與此會者,無論四聖或六凡,無不受供,一一皆能享受此平等齋供,所以稱之為「大齋」。

「勝會」,則說明此法會除施食外,更具法供形式,以此令施齋者、受供者齊聚一堂共聞大法,發心修行,並以此行懺功德令大眾斷除煩惱,得證菩提,因此稱為「勝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t的天空 的頭像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