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超過2400萬人感染、逾82萬人死亡,新冠肺炎篩檢是防疫關鍵之一;但你知道新冠肺炎篩檢重要指標RT-PCR、IgM、IgG嗎?

3種新冠肺炎篩檢方式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篩檢主要有3種方式,包括:RT-PCR核酸病毒檢測、抗原檢測、血清IgM / IgG抗體檢測,各有其優缺點,且目的也不同。

RT-PCR核酸病毒檢測

RT-PCR核酸病毒檢測可採集新冠肺炎個案的口鼻分泌物、血液或糞便的樣本,透過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eal-Time PCR),大量複製新冠病毒RNA片段,並放大新冠病毒訊號,可以用來識別新冠病毒,檢測是否存在新冠病毒。

陳秀熙表示,RT-PCR核酸病毒檢測主要的目的,是偵測可能新冠肺炎接觸者或有症狀者是否感染新冠肺炎,以及新冠肺炎罹病風險、新冠肺炎病程進展、個人化治療,優點是高敏感度與特異度,精準度可高達9成以上、偽陰性低,檢測分析平均約需4小時。不過,缺點是需要特定技術人員、特殊複雜儀器設備等。

抗原檢測

抗原檢測用於檢測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抗原,能找出正處於新冠肺炎感染中者,只要採集新冠肺炎個案的口鼻分泌物,類似流感快篩試劑,可在15分鐘內確認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優點是一般醫事人員即可操作,適合大規模篩檢;但準確度較RT-PCR核酸病毒檢測低,且容易有偽陽性及偽陰性發生。

血清抗體檢測

血清抗體檢測是以合成的新冠病毒抗原,主要是用於檢測血液中是否具有新冠病毒的IgM / IgG抗體,可找出是否曾經感染新冠肺炎,以及產生抗體的類型,判斷已感染新冠肺炎多久,優點是準確度高、偽陽低;但缺點是感染中後期,才能進行檢測。

當人體受到病毒感染時,會誘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才會產生專一性蛋白質分子,也就是所謂的抗體。陳秀熙說明,IgM抗體是病毒感染後,最早出現免疫反應的抗體,大約在感染後1~2周出現,濃度會隨著清除病毒的作用遞減,之後人體會產生IgG抗體,可能在體內停留數月之久。

血清抗體檢測結果顯示,IgM抗體陽性代表新冠肺炎感染者處於感染初期,若是IgG抗體陽性代表處於感染新冠肺炎後期或恢復期;如果同時出現IgM與IgG抗體陽性,則代表是感染新冠肺炎中期或感染活躍時期。

IgM、IgG抗體有什麼差別?

根據文獻顯示,感染新冠肺炎後,在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前,新冠病毒數量會上升;而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後2星期後,新冠病毒數量會下降,產生的抗體反應則會上升,當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後3星期後,抗體反應達到高峰。

陳秀熙進一步說明,IgM是感染新冠肺炎初期出現的抗體,可用於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早期篩檢,而IgG抗體則是在感染新冠肺炎中後期出現,可以知道新冠肺炎感染者處於恢復期,或是否曾被感染新冠肺炎,以及是否具有免疫抗體。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 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50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