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告誡人們要懂得適可而止,方可遠離危險。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郤正的人,他曾經做過晉國的正卿,家中的財產竟達到了國家財富的半數,晉國之軍中的將士,郤氏家族占了一半。就這樣,仍然不知滿足,他驕奢淫逸,貪得無厭,一天到晚只恨自己的財富還不夠多,權勢還不夠大,依仗自己的地位胡作非為,魚肉百姓。結果,不但他自己死於宮廷鬥爭之中,他的整個家族也被滿門抄斬。

同樣,也有一個叫欒書的人,他也做過晉國的上卿,按規定應該享受500頃田的俸祿,可實際上他連100頃的田地都沒有,窮得竟置不起宗廟中的祭器。但他並不因此抱怨,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他以德行廣布全國,嚴格按照國家法度辦事,從而贏得了全國百姓的普遍尊敬和愛戴,在官位上是一再地連任。

人性都是貪婪的,只不過對於做官的人來說,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機會更多。有些人明明已經擁有很多了,卻貪心不足,想占盡天下大小之利,直到深陷泥潭,方知為時已晚,最終敗在「不知止」上。而懂得「知止」的人,往往能夠智以保身,善始善終,成名天下。

前幾年,聽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毅然辭去了在微軟的職位,退下來和自己的夫人全心致力於慈善事業,並樂此不疲。對於他的這種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比爾·蓋茨幹嘛不繼續積累財富,以保住自己作為世界首富的位置。
現在想一想,不由恍然大悟,其實,金錢多到了極點,也就是一個數字,更多的時候,修行品德比攫取財富更重要。
當你把財富積累得越多,和別人的差距就會越大,差距越大,就容易給別人造成壓力,以引起別人的嫉妒,甚至仇恨。
這個時候,你要利用自己的財富多為民眾辦一些實事,時刻體察社會弱勢群體的疾苦,更要不斷加強品德修養,處處嚴以律己。這樣,你在大眾心中的地位才能不斷上升,從而受到擁戴。

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個叫鳩摩智的波斯僧人,他有著超高的天賦,幾乎把少林的七十二絕藝都學完了。可是由於他的功利心太重,貪婪不知足,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最後可想而知,鳩摩智遭到了武林人士的一致敵對,自己也走火入魔,一身功力盡費。
用「掃地僧」的解釋,就是任何絕藝練成了,都要用佛法來化解,並不斷修煉自己的德行,以消除心中的戾氣,否則,物極必反,到頭來一定會自食惡果。雖然,「掃地僧」完全是為宣揚佛法而說,但其中的道理卻足以引人深思。

《史記》說:「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可見,擁有權勢和財富並沒有錯,但要是「不知止」,欲壑難平且為富不仁,古往今來,能夠完滿到頭的又有幾個呢?古人云:「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做人當「知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t的天空 的頭像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