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老一少兩位兄弟,他們想把商品賣到裸體國去。

「到人家的國家去,就隨順他們的風土人情吧!我們應對進退照著他們的禮儀,心中秉持儒者思想,但言語上要多忍讓。暫時隱藏文明人的身分,才能融入他們的生活中!」少年的說。

「禮節是不能有所虧損的,道德怎麼可以讓步?豈能赤身裸體毀壞我們固有的禮儀?」年長的不同意。

「往聖前賢曾樹立很好的模範,所謂:『殞身不殞行』,身體的虧損並不代表德性的虧損啊!

兩人於是結伴到裸體國作買賣。

「你先進去觀察一下,再派人回來報告實際情況。」年長的說。「沒問題。」年少的說。

過了不到十天,年少的派人回來告訴長者:「到那裏就一定要遵守當地的風俗習慣。」

「叫我放棄仁義道德,做出畜牲的行為,這難道算是君子的行為嗎?這種事他做得出來,我絕不茍同。」年長的聽了勃然大怒。

當地的風俗,在每月月底和月中的夜晚,大夥圍成一圈歌舞狂歡,人們用麻油塗在頭上,用白土畫在身上,把骨頭串成項鍊掛著,再拿兩塊石頭敲擊作樂。男人也手牽手到處玩樂,載歌載舞。這位年少的都跟著做,所以當地人都很欣賞佩服。受到國王的愛惜,也博得人民的尊敬,全國上下都跟他買貨品,還開出十倍的價錢要雇用他。

當年長的坐著車子進入裸體國後,開口閉口都以嚴格的標準要求當地人,到處都惹人厭。引起國王的忿怒,人民輕慢他,搶奪他的財物,對他又打又罵。最後還是年少的來說情,才放他們回國。 他們離開的時候,一路上都是來送年少的人,而長者只得到不絕於耳的怒罵。

長者憤恨不平的說:「他們為什麼對你這麼親密?卻這麼仇視我?你得到那麼多好處,我卻被趕出來,這當中一定是你在挑撥離間。」所以對少年立誓:「從今以後,我生生世世與你誓不兩立,永不和解。」

年少的悲傷流淚,也立下誓言:「希望我生生世世能見佛聞法,親自事奉比丘,報答父母、眾生、國王、三寶的恩德。我要事奉您如同對自己一樣,絕不違背今日的誓言。」

從此以後,年長的老是欺負年少的,而年少的常常幫助年長的。 佛陀告訴比丘說:「當時年少的就是我,而年長的就是提婆達多。」

華嚴經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一切眾生猶如曠野的樹根,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眾生有病苦,為作良醫,眾生迷途了,為他指引一條正道,眾生活在恐怖暗夜中,給他一盞明燈。菩薩於一切眾生如此隨順、承事、供養,在菩提道上,自是有緣。菩薩藉此因緣,適時開導接引,方能感動眾生萌而未發的善根道芽,轉而學佛!暫時的隨順,換得的是永恆的解脫,佛的用心可謂良苦。(出自孔雀王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