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葉懿德

當年以一本《海水正藍》一舉成名,在讀者心目中,張曼娟是氣質浪漫的才女,但三年前,高齡90歲的父親罹患精神疾病,再加上母親失智,她二話不說,辭掉工作,一肩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大家原以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她,成了溫柔又堅強的照顧者。走過最初的驚慌失措,如今的張曼娟,已經可以侃侃分享身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
以下為今年9月3日張曼娟在康健和台灣人壽舉辦的世代講座中,以「用陪伴,說愛」為題演講的摘要整理:

有手足卻獨力照顧父母 張曼娟:內心其實很不平

從小我的父親就很愛我,但當他精神分裂的時候,我覺得他不再是我的父親,我也不再是他的女兒,那時候真的很痛苦。我甚至跟當時很擔憂死亡的父親說,「爸!不然我先死,好不好?我到那裡等你。」沒想到父親居然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非常讚許地看著我,也就是在那一刻,我醒過來了,我知道父親已經不是以前的爸爸,但我還是他的女兒,所以我不能跟他一起墜落,我應該撐住我的父親,而那一刻,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轉折。

很多人都以為我是獨生女,其實我是有兄弟的,但我是唯一願意承擔照護父母的人。當我父親發病時,會變成一個非常狂暴的人,我完全不認識也無法理解,但我依然要陪伴他、照顧他的生活瑣事,在這麼心力交瘁的時刻,我多麼希望有一個兄弟、親人可以伸出援手,但事實上卻都沒有人可以幫忙。

當時我已在大學任教二十多年,教書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但我離職了,我放棄了很多事情,因為我覺得父母親需要更多的照顧。除了教書,我也主動把原本四個小時的廣播節目縮減成兩個小時,其實我很捨不得,因為這些都是我生命的版圖,只是不得不一個個放棄。

記得有一次在親人聚會上,我的手足問我,「你之前不是還有在博士班教課,現在還有沒有教?」我說,「電台的節目已經砍掉一半了,博士班的課也全部放棄,為了父母親的需要,沒辦法,」其實當時我心裡是帶著一些卑微、求助的心情,沒想到我的手足說,「哎呀,那不是太好了!這樣你就可以好好休息了!」其實作為一個照顧者,有時候內心會很不平,「怎麼就有人可以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就只出一張嘴呢?」

這也是很多時候,照顧者心裡會有一種無依無靠的感覺,想說「為什麼我連一個可以幫忙的人都沒有?」我剛開始有將近兩年的時間很糾結,在思考同胞手足「為什麼在如此困難的時候,你都不願意來幫忙替換一下?」而我為了照顧父母,我把生命中原先擁有也非常喜愛的事情,一樣一樣都切斷或放棄了。

三個「不」學會斷開影響自己的枷鎖

該怎麼擺平自己內心的不平?我選擇「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我發現很多時候,你的家人不只是你的家人,他也變成你的枷鎖,讓你不開心、束縛你、制約你的行動。假設我有一個這樣的家人,他無法成為我的助力,反而成為我人生的阻力時,我選擇斷開連結,全部靠自己,心情就不會這麼容易被干擾。

其實在照顧這件事情上,最辛苦的就是「獨力照顧者」,你只有一個人的力量,卻得做這件「一個人顧不好」的事。在經歷了近三年照顧者生活之後,我絕不鼓勵任何一個兒女成為獨力照顧者,因為我覺得這根本做不到,而我也絕不贊成任何一個兒女,以任何藉口成為逃避照顧者。

學會善待自己 才能用愛陪伴、照顧父母

其實我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有時候覺得上天還是滿照顧我的,像我母親最近開始失禁,幾乎都是我在處理,而剛好在兩個多月前,我的嗅覺突然消失,所以當我在幫媽媽處理那些或許大家覺得難以接受的事情時,我完全聞不到任何氣味,如入無人之境,可以非常順利把事情處理好,覺得上天的安排滿巧妙的。

不過也因為失去嗅覺,我去做了很多檢查,在做內視鏡檢查時,其實滿難受的,但我當時只是一直在想,爸媽在外面等我,一定很著急,可不可以趕快讓我出去,也擔心如果自己發生什麼大事,爸媽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才發現,所有的照顧者,都是「以被照顧者為優先」的思維在生活,所以應該要學習從被照顧者優先,慢慢轉換成以照顧者為優先,學習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身為照顧者,如果你不能先好好善待自己、先好好愛自己,在陪伴父母的過程可能就沒有愛,如果你能體會現在坐在你面前的這個人,他曾經年輕過、曾經照顧過你,你不是用孝道在陪伴,而是你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他是值得被愛的,他應該有一個好的晚年,而這關鍵就在你身上,你是用「愛」在陪他,而不是用「孝」在陪伴,這樣你才有辦法在照顧父母這條路上,走得比較長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