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長王金平捲入關說案,馬總統親上火線要整個拔掉王院長的院長和立法委員職務,充分彰顯出立法院的生態問題。

且不論關說案所牽涉的政治風暴和王院長的去留,立法院長期以來就充斥著和稀泥文化,不只法案的通過充滿著政治角力,朝野黨團協商制度也扭曲議事,造成法案的拖延,影響到政府效能,最近《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或許這也是造成馬政府不得不藉著關說案向王院長開鍘的原因。

馬總統在立法院掀起一場政治風暴,但是這一場風暴已點燃了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長久以來的問題。行政院送到立法院的法案,不是被立法院七折八扣就是躺在那裡睡覺。近來立法院的幾件法案就說明了這個事實,《會計法》修到成為「顏清標法案」,搞到行政院不得不提復議案。

而像《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個法案已經和大陸溝通好而且簽約了,立法院卻要逐條審查,這當然是民進黨的強力主張,但是國民黨的立委居然也大聲附和。讓政府非常難堪,若法案內容修改了,還要重新依照立法院通過的修正內容再和大陸談一次、再簽一次?

這呈現出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行政和立法溝通不足,讓立委覺得不受尊重,才會要求逐條審查;二是國民黨內部政令不行、紀律不彰,才會動輒反對行政院提出的法案。這本與立法院長無關,前者是行政部門要主動,至少先和黨籍立委溝通,才能砲口一致面對在野黨。後者是國民黨黨主席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國民黨籍立委一向各行其是,經常拿著「民意」和「黨意」對抗,連黨中央也無能為力。

立法院有一個醬缸文化,就是朝野協商。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曾批評朝野協商機制,扭曲了民主制度,「是我國民主制度最黑暗的角落」。因為不論大黨小黨,只要三人以上就可以成立黨團,有黨團就可參與朝野協商,三人小黨和過半數的大黨一樣都有置喙權。這是造成國民黨雖席位過半卻無力推動法案的原因。

外界以為朝野壁壘分明,事實上,就像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說的,「我和王金平的關係是亦敵亦友」。眾所周知,在朝野兩黨打架最頻繁的時候,他們是「白天打架,晚上一起應酬」去檢討白天的「豐功偉業」。

這次爆出柯建銘請託王金平關說案,就說明了立法委員之間縱橫捭闔的關係,許多人事、金錢、工程的請託案都在桌面下進行,連官司都可以透過請託擺平。

其實立法院就是個「喬事情」的場所,有人戲稱是「喬家大院」。立法院的生態和文化已經把中國官場文化發揮到淋漓盡致了。

立法院的議事運作左右立法品質,影響政府的效能,影響到國家形象。馬總統如今逮到機會不得不下決心,期能解決立法院的問題。可惜從這裡下手未必能徹底解決立法院的問題,還牽涉到選舉制度、黨團運作、政黨紀律以及官場文化等重重的問題。

不過藉這個機會讓大家檢視立法院的問題,未嘗不是一個改革立法院的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