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的一個故事,看了讓人很感動。


故事說有一個靈魂即將投胎轉世,但聽其他靈魂說,人世是一個苦海,那裡的情形好像這裡的煉獄。人自一生下來,就匆匆加入爭名逐利、爾虞我詐的行列,並且終生對此津津樂道,至死不悔。靈魂聽了十分恐懼,就暗暗禱告,央求上帝不要讓他轉世做人,上帝聽到了,就派了一名天使來。


天使將靈魂帶到一間寬敞的屋子,屋裡擺著長長的一排鏡子。天使把靈魂推到一面鏡子跟前,靈魂朝鏡子裡一看,被嚇了一跳,幾乎想立刻逃去,但被天使按住了,原來,鏡子裡不是他的影像,而是一隻極其醜陋的怪物。


靈魂很奇怪,他知道自己雖算不上英俊,但也決不會醜到這種地步。心中好奇,剛想問天使是怎麼回事,天使卻打手勢止住了他的發問,示意他看下一面鏡子。於是,靈魂戰戰兢兢地來到下一面鏡子面前,果然不出其所料,裡面又是一隻醜陋令人噁心的怪物。這樣的靈魂一直照過了幾十面鏡子,每次看到的,無一不是比地獄裡最醜陋的惡鬼還要醜陋的怪物。等剩下最後一面鏡子時,天使忽然一拉靈魂,站住了,然後指著剛才照過的鏡子說:“假設這間屋子是人間,那麼,你剛才照過的第一面鏡子就叫貪婪,第二叫妒忌,第三……”天使依次說出了那些鏡子的名字,有的叫驕橫,有的叫自卑,有的叫兇殘,還有的叫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等等,名字都十分奇怪。


天使說完這些話後,靈魂深思了很久,最後天使又把他帶到最後一面鏡子跟前。靈魂立在鏡子面前怔住了,這次裡面再也沒有怪物,只是平常真實的自己。在目睹了那麼多的變形之後,此時此刻,能夠面對真實的自己。雖然真實的自己極其平常,但卻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親切和貼切,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過平靜和幸福。


這時天使的聲音由背後響起:“這只是一面最平常的鏡子,它的名字叫良心。”


靈魂對著良心的鏡子萌發出從未有過的感動,天使這時又叮囑他:“不久,你就會轉世了,而每一個轉世的靈魂都會把全部鏡子都帶走,但是在轉世之後,有許多靈魂所運用的多是前面的鏡子,但願你是一個還記得有最後一面鏡子的靈魂。”


所謂面由心生,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便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貪婪、自私、陰險、毒辣、卑鄙……這些人人都厭惡的東西,為什麼人們會充斥人間,正是因為許多人忘記了自己的最後一面鏡子的緣故。


孟子認為良心是內在的,是人所固有的。並以撥四端之緒來做為支證,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也就是說孟子認為人喪失了四肢只是個肢體殘廢,然而喪失了“四端”,就是非人了。因為“仁義禮智”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性與社會性、個相與共相統一的本質標準,所以他說:“人皆有不忍之心”;“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從這一點上來說,良心即是做人的根本。


而佛教講調心,使心安穩。唯有一顆有良知的心才最能讓人安穩。心乃人人本具,我們流浪輪回六道也是心,我們各個證成菩提,入大涅盤的也是心。心不與正法相應,不與空相應,則得染汙五欲六塵,起貪嗔癡,造無量業,因業受苦,如是周旋反復不休,始終沉淪三界,故知心是一切惡法之源,離心無惡法,惡法不離心,心與惡法不異,這是以流轉生死而言,心是眾惡之門。


心與正法相應,與空相應,則得清淨無染之心,與菩提涅盤相應,出三界,脫六道,無量自性功德具足無缺,三明六通圓滿,故知心是眾善之源,離心無善法,善法不離心,心與善法不異,這是以涅盤還滅而言,心是眾善之門。


四祖道信大師雲:“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


現實生活中有個成語叫作“捫心自問”,意思是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追究一下自己的良心如何。為官者提倡“明鏡高懸”,說的也是良心如鏡,可照一切真假醜惡。而憑良心做人,靠良知處事,莫管尊貴卑賤,門第高下,講風格、求平等、胸懷寬博,亦是做人標準。


良心,是指人對於是非得發自內心的正確認知,特別是跟自己的行為有關的正確認知。良心是一種內涵,是一種氣質。


良心是在佛教中亦被稱為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就是指具有嬰兒一樣的純潔無瑕的心。它是人回歸自身,尋求自然的一種表現,亦是開闊、寬容、真誠、溫暖的自然表露。佛教認為赤子之心即是佛心,它代表愛,善良和慈悲。


良心是一縷春風,給嚴冬帶來溫情;良心是猶如松柏,從不畏懼冰霜和雪雨;良心是一片海,萬事能包容;良心是一桿秤,孰輕孰重絲毫不差;良心是一面鏡,誰黑誰白自然分明。


良心是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世界的美好;良心是一面鏡,讓我們審視真善美假惡醜;良心是一盞燈,讓我們在迷茫中找到回家的路;良心還是一把鎖,鎖住惡的門,讓善安然入睡中……


還記得自己的最後一面鏡子嗎?別忘了,要常常試擦它,否則它將蒙滿灰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