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到小慧(化名)今天和平日有點不一樣。

「小慧,你今天好像不太快樂呢。」

小慧無法控制強忍著的淚水,哭了出來。

「小慧,我看見你的淚流下來。」

小慧抹抹臉上淚珠,再強行擠出十分牽強的笑容,不斷重覆著:

「我無喊。我無事啊。我好開心。」

望著他,我心也痛了。

心想:「他是怎樣學會要收起真實的感受,不願承認和表達真我。他正害怕和在意什麽呢?」

我靜靜地望著小慧,陪伴著她。

良久,我再開口:「小慧,你不希望讓人看見你哭的樣子。不想別人知道你不快樂。」

小慧垂下頭。「我不想我喜歡的老師和媽媽覺得我是喊包。我想在他們心中總是快快樂樂。他們也不喜歡我哭啊!當他們看見我哭時,都會叫我開心點,說哭沒有用。他們不喜歡我哭,我便收起眼淚和感受吧。」

在成長中,我們慢慢學習了要收起真實的情感。

有時,【不是孩子不願表達內心感受,而是身邊的人未有承載孩子淚水˴憤怒和恐懼等情感的心靈空間。】

【小丑的鼻頭都紅了,卻沒人留意到他妝後的淚水。】

若然我們慣了打壓自己的情感表達,我們也會打壓孩子的情感表達。

孩子會誤以為有情感便是壞的事,有情感的孩子便是不乖,不被愛,不好的孩子。

我們選擇了壓抑孩子的情感表達,別又同時希冀孩子開放表達自己。

作為父母,不用強迫孩子說出傷心的原因,很多時侯孩子不懂得也不想解釋那麽多。

不需要技巧,不需要知識。

只需給予空間,靜靜地陪伴,耐心地聆聽,已經能夠打開孩子的心。

能夠抒發內心感受的孩子,會成長得更自信˴健康和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