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都經歷過傷害,我們可以坐下來,想都不想,就把過去受過的創傷、不正義、不公平……滔滔不絕地列出清單。寬恕可以療癒痛苦,不是針對別人,而是針對自己;寬恕可以讓心平靜,抓住憤怒不放只會製造痛苦。


在某些禪修時刻,我們明明坐在一處安全的地方,居然因想起一樁十五年前發生的事,於是內心就開始喋喋不休:「我簡直不敢相信,那個傻瓜,那個蠢蛋,他竟敢做這種事!真是令人氣炸了!」內心繼續天人交戰:「他做了這個,又做了那個……以後休想再占我便宜……」


突然聽到鐘聲,這一節禪修結束了!我們張開眼睛,好驚訝:噢!剛才禪修的時候,我的心跑到哪裡去了?我淹沒在自己編造的過去式妄想裡。


顯然,當我們回想起過去某件事,或描述某件事時,都能令自己狂怒,這時候根本不需要有人對我們做什麼事。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可見痛苦和憤怒並不是從外在來的,因為對方並不在此,事件也並非正在發生。這些感覺之所以生起,是因為我們的心在概念和詮釋當中迷路了。


因此,寬恕讓人重新開始,而且可以療癒內心。我們有不可思議的潛力,我們決定不再用惱怒、怨恨、恐懼……來充塞心靈,我們還有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要做。因此,我們學習寬恕。


有些人對慈悲心缺乏正確的理解,以為它代表被動消極。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名女子受到丈夫或男友虐待,並不表示「不管你做什麼都可以,昨天你打了我,但我原諒你,你今天還可以再打我。」不是的!這不是慈悲心,這是愚癡。暴力不值得肯定,她可以對他懷有慈悲心,但同時必須採取主動積極的行動,來防範進一步受虐。


慈悲心中有清明智慧,智慧能讓我們在需要堅定率直的時候就堅定率直,安忍並不意謂我們轉過身、輕鬆哼個曲子,就讓它過去;而是指我們有能力面對問題,保持寧靜,不扭曲自心。


有時候痛苦的回憶非常強烈,並非故意要回想,卻好像陷入漩渦一般,事件不斷在腦中重演,許多感覺排山倒海而來。此時,可以試著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專注於出入息,然後放鬆。或者,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覺受上,讓自己從故事情節中抽離出來;或者是觀察情緒本身,就會發現一切現象都會自動地生起、變化,然後滅去。這是一切事物的本質。


當我們一再練習以不同方式去注視過去的痛苦或壓力的經驗,下一次遇見類似情況時便能處理得更好,於是我們的心就不會老是卡在同樣的、舊有的情緒習性當中,而能靈活運用禪修的觀念與方法,超越生命的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