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軟弱、沒原則」正悄悄毀了孩子的一生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沒有任何一個爸媽生下小孩,就學會當「好父母」!
教養孩子與溝通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摩擦的時候。
面對孩子的怒罵、批評,家長們可以允許自己難過、受傷,但務必別讓孩子以為,他可以繼續用言語傷害你!
學會這 4個療傷步驟,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有個母親告訴我,她的孩子正讀小學,脾氣特別糟。
生氣起來就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讓她感到很困擾。
「我要怎麼樣,才能讓他不生氣,脾氣好一點?」
「你不可能讓他不生氣,但要學習有氣好好生;所以你的溫和引導很重要喔!」
我這麼告訴她,而她說:「可是,我真的好怕他生氣!」
原來,這孩子老是對著媽媽說:「都是你啦!都是你惹得我生氣的!」
於是,這位母親每天都得小心翼翼,深怕惹毛了孩子。
又有位父親告訴我,孩子長大後,便時常嫌他很煩、很囉唆;聽到這些,他常感到很難過。
而最近,孩子更常拿別人家與自己家做比較,像是說:「人家家裡都開好車,我們家的好遜喔!」
「我們班誰沒出過國,就我還沒,我怎麼這麼可憐!」
甚至說:「爸,班親會你可以不要來嗎?你會害我好丟臉的!」
「我常想,我怎麼是一個這麼失敗父親,讓孩子一直嫌棄我?」
這父親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感覺好受傷呀!」
你也擔心被孩子評價嗎?
幾年前,我寫了一本《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寫的是大人的不當教養,如何讓孩子受傷了,相當受到歡迎。
然而,我也看到好多受傷的大人,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感到無助、挫敗、自責,甚至就要懷疑人生了。
更常常因為孩子的一些話,而玻璃心碎滿地。
有位家長曾這麼告訴我:「老師,雖然我們是大人、是父母,可是,我們也有著玻璃心呀!」
如果我們帶著玻璃心,時時刻刻怕它碎裂滿地,那麼,我們在面對孩子時,便感到莫名地害怕、沮喪與無力,而少了一份力量;隨之而來的,可能是設法討好或取悅孩子,也可能會迴避與孩子討論重要話題;或者,用更高壓的手段教訓孩子,要孩子閉嘴。
這背後,都是因為太過在意孩子的評價,擔心自己是個失敗或不夠好的家長。
即使,你知道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但是,就是難以忽略孩子怎麼看待我們。
然而,一旦我們過度擔心孩子的評價,我們便可能把自己置身於家庭系統中,比孩子還要低的位置上,讓孩子成了我們的上司、長官或需要畏懼三分的人。
這樣一來,孩子的行為會更強勢,說話會更刻薄,也讓大人更加受傷。
這樣的家庭運作模式,肯定是問題重重的。
安頓情緒,看懂無力感的真正來源
與孩子相處時,會常感到挫敗與疲憊,是很正常的。
然而,若你常帶著一顆玻璃心,常被孩子弄得碎裂滿地時,你可不能逃避,或坐視不管。
首先要學著自我療癒,安頓好自己的內在:
1.接受當下:
接受,是安頓受傷心情最重要的功夫。
而在這之前,你得先辨識出自己內心的情緒感受,最強烈的感受是哪一個,用情緒詞彙描述出來。
接著同理自己,深深地接受自己,正擁有著這些情緒感受。
2.肯定情緒:
所有的情緒都是有功能的。
當玻璃心碎裂,感到挫敗、無力、受傷時,請思考這些痛苦的感受要告訴我們什麼、提醒我們什麼,對我們有什麼保護作用,接著去感謝他們。
3.調整狀態:
透過深呼吸、散步、放鬆、靜坐或冥想,讓自己回到平穩的身心狀態。
4.情緒溯源:
最後,你需要回頭去檢視,這個受傷情緒的真正來源為何。
你帶著玻璃心,看似是被孩子刻薄的言語給重傷了;通常,早在成長過程中,這樣的情緒因應模式就已經存在。
而在其他的人際互動上,你也相當害怕被批評,擔心被別人討厭。
堅定地回到父母的位置上,站穩腳步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後,你得讓自己的玻璃心升級,成為強化玻璃。
你得體認到,在家庭系統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是高於孩子的。
父母是孩子生活的照顧者、行為的管理者,以及思想的引導者。
於是,你要讓自己回到父母該有的位置上,嚴肅且堅定地讓孩子知道:「你這樣說,讓我很受傷;請你尊重我!」
我不是要你成為狼爸或吼媽,對孩子高度控制、暴怒苛責。
而是站穩立場,用堅定的態度,面對孩子的暴衝與無禮。
你依然可以溫暖關懷,但你不該允許孩子侵犯你。
更多時候,你得真誠地表達你的感受,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與人際界線的概念。
所以,一個怒氣衝衝的孩子,指著母親說:「都是妳,惹得我心情不好!」時,母親可以這麼回答:「謝謝你告訴我你的心情。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讓你不開心;但是當你這麼說時,我非常的受傷,也很挫敗,請你多尊重我一點!」
這需要用堅定的語氣表達,而不是示弱地說:「好好好!
沒事沒事,我少說點話就是了。」
當一個孩子對父親抱怨:「拜託你別去班親會,你會讓我很丟臉的!」時,父親可以這麼回答:「謝謝你告訴我,你對我的感覺;而我是你的父親,是你的家長,你的班親會,我當然要出席。」
而不是用討好的語氣說:「怎麼會?爸爸怎麼會讓你覺得丟臉呢?」
當然,後續我們也要與孩子一起探究,究竟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有這些感覺。
然而,這麼回應,正在向孩子示範, 如何尊重他人,同時也尊重自己,這正是孩子必須學習的。
你不可能完美,但要懂得療傷
事實上,父母不管做得再好,都很難完全符合孩子的期待。
研究發現,真正能受到孩子敬重,並與孩子關係品質良好的家長,不是那種高舉民主開明的旗幟,卻事事順應孩子要求,對孩子無限開放或尊重的父母。
而是,既能表達溫暖關懷,同時又能堅守界線與規範,所謂威信型的家長。
溫暖與規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一不可,更是一個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要給出這些,前提是,你得先學會自我療傷,回到系統中正確的位置上,同時,把玻璃心給升級。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09250&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utm_term=note&utm_campaign=CMA_MB_AU_L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