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命運的屈服者。他的心跟外境接觸時「心隨境轉」,遇到什麼樣的環境,心就住當下的境界上:如意的環境,他就快樂;不如意的環境,就會痛苦。

這種人的心是被環境所繫縛的,因此是被「阿賴耶識」牽著走,生命也就很難突破。他昨天是什麼樣子,今天會同樣如此;前生是什麼樣子,今生也亦復如是,這就是心隨境轉、活在過去。

第二種、生命的創造者。他能夠透過智慧的觀察來面對整個因緣所生法。這種智慧的觀察,從本經來說有兩種內涵:

首先,觀察生命「真妄」的問題。我們的心有「真實」跟「虛妄」這兩種差別。它們其實是同一個心、同一念心,但是你的心向外攀緣就是虛妄,不管你攀緣的是善法還是惡法,你的心就是有所住的。

事實上,我們本來的面目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是我們自己不斷打妄想捏造出來的。因此只要是生滅心、虛妄心,那麼「仁者心中,必有一物」,心中一定有一個相狀,否則生命不可能會有障礙的,也就是說你有障礙,表示你心中一定有相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此重點就是要「破妄顯真」,把心中那個相狀拿掉,還它本來面目。

所以《楞嚴經》就是先求「返妄歸真」、再求斷惡修善,這叫「稱性起修」;先求安住、再求調伏,這時候你的生命才能夠產生真實的改變——突破過去、創造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t的天空 的頭像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