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臉,就是外在的皮囊。而真正決定一個人形象的則是另一張臉:教養。

教養不是在人前裝出來的,也不是現學了禮儀課就能夠“端”著演出來的,它是一個人內在素質的自然流露。

展現教養,就等於展現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要從表面上真正了解一個人是很難的,但我們可以從生活的細節中,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和真心。

因為,教養是細節藏不住的東西。

真正的教養,都在餐桌上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往往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廚房、飯桌這方寸之地,最容易暴露人的真實一面,也最見一個人的素養。

有一次在老家坐壩壩宴,和一桌年齡相當的年輕人坐在一起。

說實話,當時因為等新娘子到已經很晚了,大家都很餓,沒想到,一個妹子說:“我要多吃點肉。”一面迅速地將盤子裡的肉全部夾在自己碗裡。

看到這個行為,不禁想起了去年一檔綜藝真人秀裡的宋佳。

當時她和小s在餐廳點了一份沙拉,宋佳邊吃邊說自己太餓了,接著就把沙拉里的肉全部吃光。

他們說飯桌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這話說的真是沒錯。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總是會在不起眼的事情上,不經意地展現出來。

你吃飯的言行舉止,能讓人看出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源自於你的內在修養。

我一位朋友,和她吃飯我總感覺很舒服。

有一次聚餐,她幫我夾菜的時候,發現她是反拿筷子的,夾完了還用紙巾擦乾淨。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細節,卻彰顯了一個人給他人尊重、讓他人舒服的教養。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借一斑以窺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

一日三餐,看似微不足道,但人的教養就體現在這些細節裡。

真正的教養,是你對待“弱者”的態度

昨天下樓拿快遞,看見這樣一幕:

快遞小哥給一位客戶打電話叫其下樓拿快遞,那邊說著好的,可遲遲沒來,快遞小哥只有站在40度的天氣下一直等一直等.....

最後客戶終於來了,快遞小哥說:“大哥,下次還麻煩您稍微快一點,因為還有很多客戶都等著我送快遞。”

這大哥一下就怒了,面目猙獰地說:“等我一下怎麼了?不也才20多分鐘麼?這二十分鐘我賺的錢都是你一個月的工資,我讓你等你就得等。”

接著還說要投訴快遞小哥,便揚長而去。

面對大哥的無理,快遞小哥並未還口,只是偶爾解釋兩句。

頂著大太陽送快遞,被罵不說,還可能被投訴。我無法得知快遞小哥當時的心情,也許是無奈、委屈。

最後,快遞小哥收拾好其他快遞就走了,落寞的背影讓人心疼不已。

英國著名作家JK羅琳曾說過: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不要看他如此對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對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

深以為然。人,往往在面對弱者時,才會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教養就像一面鏡子,當他對待弱者的時候,教養的高低便一目了然。

真正的教養,是恰到好處的尊重

知乎上曾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修養的人,是什麼樣的?

其中一個高讚回答是:臉上和心裡都硬生生的刻著“尊重”二字。

網上有過這麼一則小故事:

一位老闆發現飯館外面有位穿著講究的男子在徘徊。老闆知道,男子是餓了,但又不好意思進來討東西吃。

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店都還沒開,能找到吃飯的地很不容易。

於是,老闆便主動過去對男子說:“您是否願意幫我搬下貨?我剛剛在廚房把腳崴了,搬不動了。”

男子連聲答應:“好!好!”

他連忙挽起衣袖,把店外的貨搬進廚房,並碼放整齊。

搬完滿頭大汗,好心的老闆乘機邀請男子一起吃午飯,男子也愉悅的答應了。後來,男子很開心的吃完了飯,便繼續趕路。

其實,這堆貨有專門的搬貨員,老闆靠這些貨,不僅巧妙地表達了善意,並且也恰到好處的維護了他人的尊重,暗地裡溫暖了這個需要幫助的人。

心懷善意是好事,但如果不顧及對方的感受,直截了當地表露善意,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有句話說得好:“ 善良不僅僅是施捨,更是尊重。 ”

我們心懷善意的時候,做到恰到好處的尊重,這就是教養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說過,待人接物之道,無非“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教養既存在於看得見的地方,也存在於看不見的地方。看得見的教養容易,看不見的教養難做到。

教養的最高境界,是讓人舒服,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價值都藏在細節裡。

所謂教養,都是細節。

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是教養。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是教養。

在與人相處做事,給別人留餘地,不使別人難堪是教養

真正的教養,是植根於一個人內心的涵養,更是衡量一個人靈魂的重量和深度。

於細節中見教養,知人品。

真正的教養,都藏在細節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