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有一個「6C」的想法。

抱怨和關心是一體兩面

第一個C是“Complain”(抱怨)
我們常說,做事不要complain,但一個國家、社會、企業通通都不抱怨,不會進步。
如果天天抱怨卻沒有作為,這就是無病呻吟。
所以第1個C應該是“ConstructiveComplain”,要complain得有道理。很多發明,都先來「有建設性的抱怨」。

就像你常在私底下嫌工作多,但你從來不和老闆面對面討論,所以他從來不知道你在抱怨。為什麼不讓老闆了解、讓他對你產生關心?

這就是我們談到的第2個C,“Concerned”,關心。
我們關不關心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家人?你敢不敢坐下來、和別人討論你所關心的問題?譬如說,你不只關心薪水問題,也關心公司的發展?

在《全民最大黨》節目工作,我每天早上起來要看4份中文、2份英文報紙,要看看每天發生什麼事;到了下午,再和節目工作人員討論,他們挑出的10條新聞中,哪一件大家最關心、哪一條能在今天演出中發揮。我們可能沒辦法去演出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但會就近取材,找適當題目。

這些工作人員每天都緊繃神經,關心社會發生的大事。大家也許會針對哪件新聞是重點爭執,彼此出現complain,但其實是植基於真正的關心(concerned)。

接下來的第3個C則是“Communication”,溝通。
我們怎麼跟合作夥伴、跟敵人溝通、甚至怎麼去解決跟家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都很重要。

我兒子今年11歲,他小一點的時候有次曾對阿公、阿媽不禮貌,我把他訓了一頓,我父親只是把我拉進房間:「我罵過你沒?」「沒有。」「那你為什麼要罵他?他有你不乖嗎?」「這個.....沒有。」
「他6歲,你40歲,你為什麼不好好跟他說?講一遍不懂、就再講第二次。你今天去罵他,是因為你沒有耐心,是你的錯。」當我父親這樣說,我回想起自己當初年少輕狂,父親是如此包容,而我對兒子卻是那麼沒耐心?

也就是說,溝通時,我們有沒有用對方的方式來溝通?就像那句俗話:「秀才遇到兵,有禮說不清」,溝通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多站在別人立場的3個C

下一個C則是“Compromise”,妥協。
我們總會碰到有人說:「我絕不妥協。」但懂得妥協的人,其實才有熱情。假如我是公司的負責人,當公司財務狀況有問題,如果有另一家公司願意來合併我們,提供更大的福祉,那就要適時妥協。 沒辦法妥協的人,做不好事。你必須讓人家知道你有妥協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你敬我一分,我敬你三分」。

妥協之後,就要談“Cooperation”(合作)
能合作,得先建立在妥協之上。而合作之後,就要來談最後一個C:“Conciliation”,這個字有撫慰、和平共處的意思,在外交上就是所謂的「懷柔」政策,要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想,才能和平共處。
舉個例子來說,《全民最大黨》的前身是《全民亂講》,會做這樣的節目,是因為當時有太多政治語言每天影響大家的心情,我們乾脆把這些政治人物、特殊現象演給大家看,讓觀眾笑的時候能去了解,原來我們要的政治人物不是演員、而是能幫我們做事的人。

這個節目帶給社會大眾省思,媒體傳遞的語言不能過於專斷。我們的想法是:各行各業其實都能在自己的角色上互相撫慰、和平共處。
藉著以上這6個C,我過我的日子、過我的人生,就算擁有C級人生。到現在,我不知道自己做了「幾cc」,但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達到想要的目的,能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我都會盡量朝這個目標邁進。

邰智源小檔案

1965年次,金牛座,台灣藝術專科學校戲劇科、美國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於《笑星撞地球》節目中帶起「幸福嗎很美滿」口號,也曾在八點檔《包公傳奇》中以公公「郭槐」一角獲得金鐘獎最佳男配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