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有一天對管仲說:「魯梁這塊地方,對齊國來說,是重要的糧倉,就像是蜂的螫針,是唇亡齒寒的緊密關係,我想要打下魯梁,有什麼好辦法?」
管仲回答說:「只要你換一件衣服就可以了!」
當時,齊國人民都穿齊國盛產的紈布,魯國人民穿自家生產的縞布。管仲要齊桓公下令全國百姓禁止穿齊國的紈布衣服,改穿魯國的縞布衣,一時間,魯縞供不應求洛陽紙貴價格大漲,魯國人民看著紡織縞布賺大錢,農民苦哈哈的種田卻不如紡織業,紛紛棄農不耕改從事紡織。此時的齊國卻勤耕力作、五穀豐收。
一年後,管仲要齊桓公下令齊人穿回自己的紈衣,關閉禁止魯縞再輸入齊國。結果,造成魯縞賤價如土無人聞問,更慘的是,農民棄農從商,農地荒廢粒米不收,魯國糧食不足怨聲四起,紛紛指責國君無能造成百姓沒飯吃。魯國才發覺事態嚴重,趕緊耕作增加糧食,但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過半的百姓心向齊國願當齊國人,逼的魯國花大錢向齊國買糧食以平民怨。
然而,民心向背已定,一年後,魯國完全臣服在齊國之下。這就是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的經濟學,他的這種「養套殺」政策,降人之國不以兵取,即使在兩千多年後的現代世界依然適用。
看到兩千多年前管仲收服魯國的做法,再看看今日中國對台灣的各種作為,種香蕉、茶葉、鳳梨、蓮霧、芒果…..甚至之前的觀光產業、石斑魚、虱目魚….不都是這套「養套殺」的手腕~~先跟你買,然後請你們的專家過來教導種植、養殖、培育(據說農村專家每年以千萬顧問費赴大陸教導),然後溫水煮青蛙,伺機而推出殺手鐧,如出一轍、似曾相識?
一個領導者,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商業運作手法都會上當,就像曹操兵敗赤壁後的檢討:連這種三腳貓的苦肉計都無法識破,怎麼可以怨恨人家呢?
所謂LEADER 領導者,用英文來說,
L:Listening(善於傾聽)
E:Energy(精力充沛)
A:Awareness(洞燭先機)
D:Decisiveness(勇敢果決)
E:Education(教導部屬)
R:Reasonability(通情達理)
別說洞燭機先,台灣政府連基本的風險意識都沒有,80%的外銷對象是自認為敵對國的阿陸仔,要怪農民嗎?還是領導官員失職?
韓導去東南亞拿水果訂單,被譏為作秀,民進黨政府連作秀都不會啊!這不是失職,甚麼叫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