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悅讀2021-07-05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由 先覺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VO》導讀:

年輕時,同事之間有競爭或許會提升個人成長;而日本顧問公司董事長 大塚壽則建議,長大成熟,在職場上權高位重後,應該將重心放在提升「團隊」整體表現。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EmaMay Corporation 日本顧問公司董事長 大塚壽

一部小說或電影絕對少不了「勁敵」。勁敵的確可以刺激我們成長,然而四十歲之後,「勁敵」也可能帶給我們負面的影響。

「不要輸給那個部門!」這句話竟然會衍生出嚴重的問題!?

二十、三十歲時,「敵人」或「競爭對手」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不想輸給他」「下次換我給他好看」,這種想法有助於提升我們的表現。

不過三十五歲之後一直到四十幾歲,情況將徹底改變。因為組織或公司上頭會期待你盡可能拉高「團隊整體的表現」,而不再重視你自己的「個人表現」。此後打的是團體戰,而非個人戰。

如果沒有察覺狀況已然改變,恐怕要吃上大虧。「千萬不要輸給那個部門」「讓我們給總公司一點顏色瞧瞧」,這種喊話方式有可能引發部門間的對立、主導權之爭,甚至是派系鬥爭。

這種鬥爭最後無論誰贏誰輸,都會留下一些心理疙瘩,未來可能會因為一點小事再度引爆,陷入負面循環。我也看過幾間因內部烽火連天,最後走向破產的公司。

「王牌」通常得面對眾多「看不見的敵人」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怎麼做?答案其實很普通:絕對不要「說他人和其他部門的壞話」。身為部門領導者,如果公開表示「誰的做法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哪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差到不行」,一定會傳到那些人耳裡,造成部門間的芥蒂。有心人恐怕還會添油加醋,攪亂公司內的氣氛。即使是私底下,也要謹言慎行。另外一件恐怖的事情是「嫉妒」。能幹的四十後就算不樹敵,敵人也會「自己冒出來」。

某企業的部長A先生年紀輕輕便功績彪炳,後來受提拔成為海外新專案的負責人,是公司內名符其實的王牌。然而當時卻碰上金融風暴,他被迫放棄海外專案。

據說A先生這時才發現自己身邊有多少「敵人」。不少「幸災樂禍」的人因為嫉妒A,所以看到他失敗時覺得大快人心。

A先生最後還是跨越了這道難關,並時時告誡升為主管的下屬:「在組織社會裡,被一個人認同的同時,就代表你多了七個敵人」。這句話從有經驗的人口中說出來特別有說服力。

四十歲後必須小心「自然而然冒出來的敵人」。尤其若是你工作能力強,務必嚴加注意周遭嫉妒的眼光。有人說「樹足大則不畏風」,不過嫉妒最麻煩的地方是它就像病毒一樣,會從樹根一點一滴地侵蝕整棵樹。

避免樹敵的原則:謙沖為懷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嫉妒成為絆腳石呢?雖然這又是陳腔濫調,但除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之外,也別無他法。如果為人「厚德載物」,那些想扯你後腿的人也比較難在背後說你的壞話。因為批評你反而有可能會害自己被當成壞人。

「聲望」是許多成果的累積,並非一蹴可幾,而且也沒有一個必定成功的方法。

儘管如此,邁入四十歲後也務必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聲望」。也可以拿自己和身邊那些「人心所向」的人比較一下。

如果發現「自己的聲望好像不太夠」,只要針對原因做出任一項改變即可。

如改善「一忙起來口氣就變差」或「經常打斷下屬說話」的毛病。

有些人年歲增長後,脾氣也沒年輕時那麼硬。旁人通常會說:「這人也變圓滑了呢。」這完全是一件好事。四十歲以後還盛氣凌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麻煩,最後也只會害自己工作上無法大有斬獲。

能力愈強,「看不見的敵人愈多」。應謙沖為懷,凝聚聲望。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由 先覺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7/05/upward-communic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