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居然已出家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的出家生涯,究竟我是怎麼過來的?
心中有留下什麼嗎?仔細一想,如元朝耶律楚材的偈語:「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雖然經歷了許多人事歷練、諸多的學習,卑小的我,又有什麼值得記錄的呢?今試將過去片段拾回一二,以結文字緣。
▫️病痛的領悟
回憶從出家開始,帶著肺病、氣喘的色身在學院學習,功課的壓力、體力的負荷,每天總是有無盡的煎熬。課外的自修時間,常常是我讓疲勞的色身暫時休歇的寶貴時段。也許,當時老師對我的寬宏,即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慈悲吧!每天的早晚課,從四十坡走到大悲殿上殿,需要分成三個階段才能到達,這也成為老師給我也無風能提前到大殿的特權。
身體病痛最嚴重時,還曾到如意寮住了八個月。那段期間,師父上人、長老們都到過如意寮去探望我,內心實在深感愧疚!
這段獨居如意寮的閉關時光,除了懺悔、讀經、打坐外,短短的八個月間,竟然將借書證的空格全部填滿了。隱約記得北宋臨濟宗李遵勗的偈語:
「參禪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趣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這段歲月中,時時提醒我參究「還有一個無病的我」,那時病中的我,能做的好像也只有如此;這並非修行的境界,而是生病時的心情寫照。
▫️楚歌升起時
自學院畢業後,開始學習各種事務,從寫稿、行政、辦活動、教學……,從不會到會,從陌生到熟悉、從不懂到了解,總是應了師父的十二字真言:「做做做、苦苦苦、等等等、忍忍忍。」從「做」中學專長,從「苦」中培勇氣,從「等」中養慈悲,從「忍」中使自己成長。
記得,第一次當學務長時,除了跟隨學生五堂功課之外,學生的生活種種,都是服務的範圍。學生的情緒、病痛、煩惱,有時會讓你不知所措。同時還要兼辦一些活動,帶動同學的學習風氣;過程中常常接受許多「這個需要調整、那樣行不通」的指導,四面八方的雜音亦不斷蜂擁而來;內心的交戰加上各式各樣無奇不有的挑戰,此時的處境與項羽的四面楚歌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各種不同事務的學習,在做事的當下,眾多的困境與磨鍊,多重的意見與音聲,何嘗不是自我的反省與觀照?何嘗不是自我的淨化與昇華?如禪宗語錄中,禪者問:「如何是諸佛出生處?」禪師答:「梅花雪裡開。」
佛法在大眾中求,離開大眾也無菩提可言啦!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去磨鍊、體會,才知佛法的真實義。
▫️塵塵三昧
任職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時,參與各項學術會議的工作,常常因為事務的延誤、學者的簽證問題、面對時間的壓力等種種狀況,總是讓人膽戰心驚。
而令人欣喜的是,曾經百萬人的佛學會考,從成人到兒童,從寺廟到學校,從文字到漫畫,動用卡車連夜運載題庫到全省各地的盛況。
當時,看到義工的發心、參與者的熱烈、信眾的護持,心中充滿感動、感謝的情懷,真是說不盡的箇中滋味。當時的輝煌情景,轉眼已成過眼雲煙,縱使有許多的執著,也隨風成空了。
又,舉辦從台灣到歐洲各國、大陸、澳洲等地的梵唄音樂會,以及人間音緣的舉辦,更是齊集五大洲的佛光人,共同譜出優美的音韻,讓佛法以音聲傳唱到世界各地。乃至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均頭中小學等之籌辦,承師父上人指導、惠法師執行,參與其中學習的我,雖有無數的忙碌與奔波,但是內心是充實的、是歡喜的,總能在為人處事之間,體會出箇中的無盡三昧。
師父上人說:「忙,即是營養;忙,有無限的喜悅;忙,有數不盡的樂趣;忙,能多所體悟。」又,慈受懷深禪師說:「忍忍,三世如來從此盡;饒饒,萬禍千殃從此消;默默,無上菩提從此得」
人間的菩薩,就是要在塵境中有所了悟,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無事可商量
隨著時間的流轉,人生的因緣際遇也隨之改變。自 2003 年起,電子大藏經成為專屬的單位,常住給我這個因緣學習,進行藏經數位化的工作,從此走入寧靜的文化世界裡。
埋首於藏經文字的校對與編輯,眼所見、意所思、身所作,都是經典文字般若,雖說是工作,但卻悠遊於法海之中。目前編輯的《禪學辭典》,更是日日時時與祖師的智慧交映。
一句「磨牛」,身行道、心不行道,讓你心開意解;
一句「井底叫渴」,提醒你生活的當下,即是佛法的全貌,若心外求法,離道更遠了。
工作的情境,就如楊岐和尚曾經示眾云:「景色乍晴,物情舒泰,舉步也千身彌勒,動用也隨處釋迦,文殊普賢總在這裡。」
什麼是學佛者人生的修行路?人生的路上,總會遇到許多考驗,不論是八風的考驗或病痛的折磨,雖然不盡相同,但從世俗的角度來說,總離不開「業緣」兩個字。
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學佛的人,沒有煩惱就不會有菩提,《維摩經》云:「菩薩行於非道,是名通達佛道。」沒有在塵勞中體會諸法緣起的道理,又如何能去除我執、法執呢?正誨禪師的臨終偈云:「人間去住是尋常,處處名山古道場,一念不生三世佛,誰能直下可承當?」
今生雖然沒有驚滔駭浪的衝擊,也沒有千錘百鍊的際遇,但根機魯鈍的我,跌跌撞撞走到現在,也日趨自在歡喜。
修行終究還是「修心」的問題,有道是:「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閒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目前,面對生活中的情境,只道一句:「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