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與另外一個“自己”廝打在一起,卻轉頭向別人尋求幫助。

精神內耗的根源就在此。

許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來自外界的壓力和束縛,而是自己不肯放過自己。

01

一味抱怨,就是折磨自己。

《誰動了我的奶酪》的作者斯賓塞有一位朋友,叫查理。

查理是一名出色的田徑賽事主持人,是單位里的“臺柱子”。

可是忽然有一天,領導告訴他,下屆奧運會不再轉播田徑項目,換成了游泳和跳水。

這個消息對查理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因為他對游泳和跳水項目一無所知。

他怨氣滿腹,三番五次找領導叫板,結果自己被處罰、被停職。

他被邊緣化,不再是同事間的佼佼者,也沒有任何升職的機會。

他向斯賓塞訴苦,斯賓塞則給他講了奶酪的故事。

深思熟慮后,查理不再糾結“誰動了我的奶酪”,而是積極尋找新的奶酪。

他開始認真研究游泳和跳水,一個月后,查理拍著胸脯向領導保證,自己完全可以勝任新工作。

結果他憑借專業的解說,重回事業的巔峰。

心理學家于德吉說過:

生活里時刻都有挑戰,挑戰本身不會帶來痛苦,自我斗爭引發的內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世間少有如愿以償之事,多的是生活的耳光。

一味抱怨,不過是反復咀嚼痛苦;懂得釋懷,才能在陰霾中見微光。

02

過度敏感,就是刁難自己。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生病的黛玉在房中休息,忽聽外面有人嚷道:“你這個不成器的小蹄子,你是一個什麼東西,整天跑到這院子里頭混攪。”

黛玉一聽,便覺得對方指桑罵槐地暗指自己,哭暈了過去。

而事實上,那人只是在教訓自己的外孫女。

臉厚耳聾,活著不累;事事入心,活著受罪。

不收起敏感的觸角,最后遭罪的是自己。

曾經看過武志紅的一篇漫畫,女主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女生。

她匯報工作時,無意中看到上司皺了一下眉,就惴惴不安地推測,是自己講得太差了。

會議結束之后,她依舊苦惱著。

直到上司走過來說了一句:“這周數據很不錯,繼續加油。”

她才放下心中的石頭。

當她從洗手間里出來,看到同事都在喝奶茶。

女主覺得她們買奶茶也不叫上自己,瞬間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於是又開始傷春悲秋:“果然大家都不喜歡我。”

沒想到下班后,同事約了她一起去吃她最喜歡的火鍋。

后來,接到公司張姐的電話,她想起張姐讓她幫忙翻譯的資料,她還沒有完成。

於是,她很緊張地和張姐道歉,可是張姐卻說:“沒事,不用了。”

這下她的愧疚感更深了,掛了電話之后一直在想張姐是不是很失望。

思量許久,她給張姐發了信息解釋和道歉。

張姐告訴她,沒事,最近招了個實習生,把翻譯工作交給實習生了。

太過敏感的人就是如此,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讓他們心湖掀起駭浪。

活在別人的看法中,活在自己的內心戲中,容易給自己增添許多苦悶和負擔。

當我們放下外界的目光,也就拔下了心上的刺。

03

糾纏太深,就是傷害自己。

畢加索在畫出《亞維農的少女》、《格爾尼卡》等傳世杰作后,聲名鵲起,許多畫家紛紛模仿,一時假畫泛濫。

別人替他感到憤怒,但畢加索卻毫不在乎,看到有人偽造他的畫時,最多只把偽造的簽名涂掉。

畢加索是這麼看這事的:

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何必為難他們。

那些鑒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我又沒有吃虧。

畢加索認為,一味較勁,毀掉的是自己的心情。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事來則迎,事過翻篇。

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在40歲那年,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

寫完最后一頁,他抑制不住激動,來到院子里邊散步邊平復心情。

在他離開書房后,一陣風吹來,書稿落了一地。

送茶水的女傭看到後,以為是主人丟棄的廢紙,便順手投進火爐。

當卡萊爾回來,得知作品化為灰燼后,陷入深深的沮喪和絕望中。

那段時間,卡萊爾每天精神恍惚,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直到有天,他抬頭一看日歷,才驚覺已經過去了三個月,而自己除了懊喪,什麼也沒幹。

痛定思痛,他決定忘掉這件事。

三年後,他寫出了3卷本著作《法國革命》,一舉奠定了自己在學術界的大師地位。

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越是在一件破事上糾纏不已,越會讓自己得不償失。

及時抽身,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救贖。

04

思慮過重,就是拖垮自己。

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的童年是在農場中度過的。

一天,在幫母親摘櫻桃時,他哭了起來。

媽媽問:“你哭什麼?”

他哽咽道:“我怕會被活埋。”

暴風雨來時,他擔心被閃電打死;

日子不好過時,他擔心食物不夠吃;

他怕一個名叫山姆懷特的男孩會割下他的兩只耳朵;

他怕女孩子在他脫帽向她們鞠躬時取笑他;

他怕將來沒有姑娘肯嫁給他;

他還為結婚之後該對太太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而操心。

*******

這些問題困擾著卡耐基,讓他飽受折磨。

日子一年年過去,卡耐基漸漸長大成人。

他發現,曾經讓他擔驚受怕的事情,幾乎都沒有發生。

1983年美國社會學家hochschild,提到一個理論叫“情緒勞動”。

大意是除了日常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外,還存在一種被忽視的勞動,就是情緒的勞動。

當一個人對未來過度焦慮和糾結時,就會陷入巨大的消耗中。

萬事掛心頭,背負的行囊自會越來越沉,腳下的路也會越走越坎坷。

最好的心態是:

乾坤未定時,全力以赴追求結果;塵埃落定時,坦然接受任何結果。

著名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咨詢室里放著一根三面柱。

柱子的一面刻著“我很可憐。”

另一面刻著“別人很可惡。”

第三面刻著“怎麼辦?”

每次有來訪者到他的咨詢室里,他都會拿出他的三面柱,問來訪者:“你選擇談什麼呢?”

只是盯著前面兩個話題,永遠無法與自己和解。

當我們放下責人憐己的情緒,那些跨不過去的深壑險溝,不過是生活的淺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tt的天空 的頭像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