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業」不一定是惡口咒詛他人,編排妄語誹謗他人,或在親友之間挑撥才是造口業,就是你尖牙利嘴,諷刺他人或傷人自尊都是口業。

縱觀一切凡夫,只要稍不注意,隨順自己的情緒,馬上就可以造口業-尖酸刻薄、唇槍舌劍,有些人憑自己的兩片薄唇,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置人於死地。

用凡夫的肉眼,我們絕對看不到自己造了口業,會像佛經所說的「無舌、百舌報」,但是就我本身來說,年輕的時候,因為說話口不擇言,等到自己學佛之後,經常為以前逞一時口舌之快罵人,或不經仔細考慮就認為自己幽默,造成了尷尬的場面,每一思及,就覺得非常遺憾!

應該是讀初中的時候,那時才十四、五歲,我讀過一篇有關「造口業」的文章,印象極為深刻,故事是:

有一個外國人(我們姑稱之為A先生),被邀請參加朋友家中舉辦的派對,在大家玩得很高興的時候,有人提議請賓客們表演才藝,其中一位女士上台唱歌以娛大家,那位被邀請來參加派對的A先生一面聽歌,一面走到一位陌生的朋友旁邊,告訴他說,「咳!這位女士真是自不量力,唱歌那麼難聽,也敢在大庭廣眾之間表演,…」那位陌生人好像很不好意思,回答A先生說:「對不起,那是我的妻子。」A先生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改口說:「不!不!夫人的歌喉是不錯,就不知道那首歌是誰譜的,旋律實在有夠爛!」想不到那位先生鐵青著臉說:「譜歌的就是在下。」那時尷尬的局面我想大家一定可以體會到。我對這個短短的小故事雖然是在十四、五歲的年齡,印象卻極為深刻,深深引以為戒;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卻無可避免的也犯了錯。

故事之一:有一天,我走路要去上班,突然看到對方有人騎了一台腳踏車,在不是很寬廣的街上,逆向騎向我這邊,他好像不想閃躲迎面向我騎過來,眼看車子靠近了,我只好極力的左躲右閃,但是他還是撞上了我,而他自己也跌倒了,我的手肘被撞傷了,想到他竟然故意逆向騎車,而且故意撞人,我的怒氣一下子上來,毫不遲疑的罵他說:「你是瞎子嗎?沒看到我儘量在閃,你還撞上來!」想不到跌在地上的人竟然說:「對不起了,我的眼睛真的看不見!」這時我愣住了,也忘記自己的手肘被撞傷了,更不敢罵他說眼睛看不見還敢在街上騎車,只是後悔自己不應該罵人「瞎了眼!」,這不是造口業嗎?

故事二:有一年「記者節」,我們的同事全部去參加這個節慶,參加的人包括了報紙的記者和電台的廣播人員,因為大家平日經常見面,所以都無話不談;而每年開會之後,就會抽禮物,通常大家抽到禮物之後都會當場打開,互相評比一番。

記得那一次,我們電台的一位同事抽到了一件差不多是讀小學的孩子穿的雨衣,而這位同事尚未結婚,他又是獨生子,更沒有姐妹兄弟有孩子可以穿這件雨衣,說實在的,那件雨衣在當時說是一件質地很好很漂亮的雨衣,應該不是臺灣的產品。

平時愛開玩笑的我,毫不思索的說:「你要快點結婚,而且太太要帶個小孩子來,否則再放幾年,等你的孩子大了,那件雨衣也風化掉了,豈不可惜!」

想不到一向喜歡開玩笑的同事全都噤了口,大家面面相覷,還有人拉著我說:「不要說了!不要說了!」我還笑著說,「怎麼?難道我說錯了嗎?」他(她)們用眼睛示意我看一個角落,我還是會意不過來,有一位同事用台語悄悄地告訴我:「你忘了○○後天要請我們到他家喝茶嗎?」我突然驚覺自己說錯了話,原來我的上司隻身從大陸來,最近認識了一位帶幾個孩子來台灣的女士,他們最近願意共組家庭,因為過去大家都已結過婚,所以不再舉行婚禮,只是在家中準備茶點,請所有同事到家中去,介紹大家互相認識。我知道一個人如果口無遮攔,雖不是有意,總有一天還是會闖禍,後來學了佛,每想到這兩件事,這不是造口業又是什麼呢?

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或者是洩一己之恨,常常是口不擇言,不只傷害了別人,更有傷自己人格,豈能不謹言慎行。最近曾聽一位信徒說,她有一位親人,因為誤會他的一位眷屬,竟告訴她說,「大海沒蓋蓋子,你怎麼不去死!」

想不到這位婦女,無法忍受辱罵,竟然自殺了,當時還懷有身孕,死後因為冤氣難伸,所以找害她死的人報仇,想起來不守口德的人往往自食其果還不自知!當我剛出家不久,從一位老師父那邊聽來一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極有意思:

有個地方住著兩位鄰居,正好有一個叫「有理」,一個叫「明理」。有一天有理嫂突然想到自己家中經常吵吵鬧鬧,夫妻兒女經常鬧情緒,反觀明理兄明理嫂一家和和樂樂,經常可以聽到那一家傳出愉悅的笑聲。

於是有理嫂就很用心的去觀察明理嫂家是怎樣的在經營那個家-

有一天,天氣很熱,明理先生坐在院子裡的大樹下納涼,他的媳婦特地端了一碗點心到大樹下,用一張板凳,把點心放在板凳上,要請公公享用,而公公還是繼續在樹下打盹。這時兒子剛做生意回來,看到父親坐在大樹下休息,放下擔子,就想坐在板凳上和父親聊天,他沒有注意到板凳上有一碗點心,一屁股坐下去,一臉的錯愕,這時父親趕忙說:「啊!怪我不好,我沒提醒你凳子上有一碗東西。」兒子趕忙說,「不!不!是我不好,我要坐下去之前應該要先看看。」這時媳婦趕快從廚房出來說:「對不起,是我太懶惰,我是應該搬張小桌子,不應該把東西那麼隨便的放在板凳上。」這時明理嫂也趕出來說:「唉!都是我老糊塗,那時我應該叫你爸爸進屋來吃才對啊!」

這時有理嫂才明白明理嫂這一家為什麼每天都那麼和樂了,原來他們整家人都那麼明理,遇事都不怪罪家人,都是承認錯在自己;反觀自己的家,凡事都認為自己有理,遇事總是責怪別人,就算是小事也鬧成大事,就像今天的事在他們家,一定是爸爸責怪兒子,兒子不甘願再去責怪老婆,老婆認為倒霉,對公公婆婆都不會有好氣。

各位!細細思量,這一輩子,你是一向自認自己才是有理,還是像明理兄明理嫂那一家一樣呢?

慎護口德,必能消弭很多怨氣、結很多善緣,但願大家都從佛法的薰陶中,得到無量的法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