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楞嚴經》舉一個例子。說虛空本來沒有花,虛空本來就沒有相,哪有花呢?但是有一群人眼睛有毛病,好像有白內障,看到:喔!虛空中有花。那麼有些人看到的是紅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白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的是綠色的花;有些人看到花比較醜陋,有些人看到花很莊嚴,其實這是個人循業發現,本來什麼都沒有。這叫作清淨本然,循業發現。
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就是輪回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因為你心中有輪回,所以才看到了輪回。當你的妄念結束時就沒有了,本來就沒有輪回。虛空本來就沒有花,你把眼睛治好了,看虛空本來沒有花。
佛陀在《楞嚴經》舉一個例子。說虛空本來沒有花,虛空本來就沒有相,哪有花呢?但是有一群人眼睛有毛病,好像有白內障,看到:喔!虛空中有花。那麼有些人看到的是紅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白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的是綠色的花;有些人看到花比較醜陋,有些人看到花很莊嚴,其實這是個人循業發現,本來什麼都沒有。這叫作清淨本然,循業發現。
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就是輪回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因為你心中有輪回,所以才看到了輪回。當你的妄念結束時就沒有了,本來就沒有輪回。虛空本來就沒有花,你把眼睛治好了,看虛空本來沒有花。
今天是農曆二月十五,師父離開我們正好一個月了。《金剛經》所說的有為、無為法,在這幾天當中,全化為夢幻泡影,似電光閃爍般那麼的不真實,扎進了心中。跟隨師父出家這三十幾年當中,回憶寫下這片段的記憶,可能只是夜晚星空中的一顆小小行星,也可能是晚霞下那一抹雲彩,歷歷訴說著對師父的思念。
🎋如佛
1、貪心學佛,心常望報
有的人學佛的目的、動機和行為只有一個,就是求這個、求那個,求保佑升官發財、考上學校、事事順利等等。尤其一些人,抱著和佛菩薩做生意的心情,今天燒一柱香,請佛菩薩幫我,完成一項心願,明天供幾個水果,求佛菩薩保佑我什麼什麼,否則就是佛菩薩不靈等等。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一位法名辨聰的僧人,遊方到五台山,時值仲夏,便於清涼寺隨僧眾結夏安居。當時僧眾中有一位老比丘,舉止瘋瘋顛顛,大眾都瞧不起他,唯獨辨聰對他承事恭敬。
結夏安居圓滿後,辨聰即將繼續雲遊。當他向老比丘辭別時,老比丘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囑咐他說:到開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給他!。
心保和尚引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蘭卡斯特教授5月31日於如來殿演講的內容,以法眼文益「石頭在心內還是心外」及金代禪師種蘭花的兩則公案,說明生活很多小細節會讓人罣礙,也會障礙生死,因此一切都是「心」的問題。期勉大家將公案的意義用至日常生活中,正如禪師種蘭花一般,人人要能深入思惟「來到世間是為了生氣而來,還是為了歡喜自在而來?」
心保和尚跳脫傳統講經的模式,以生活化的譬喻故事,闡述《阿含經》的精神也就是人間的修行方法。他說,佛法也能夠透過影音來傳達,看好的佛法電影可以增加道心,舉電影《一輪明月》為例,弘一大師甘於簡單清貧的生活,雖然一餐只有鹹菜配白開水,但是「鹹菜雖鹹,但鹹有鹹的味道;開水雖淡,淡有淡的滋味。」若懂得運用在生活中,就能明白「人生雖苦,但苦有苦的味道」,而痛苦終究會過去,唯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上人。
1.獨處,是為了不陪他人演戲;不爭,是為了放過自己內心;遠離,是對傷害最大的鄙視;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沒有關係。不遠不近的關係,適合所有情感。因為與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會是一場災難。
2.天若欠你,天必還你,你儘管善良,福報在來的路上,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你的這一場人生,就已經贏了大半,其餘的上天自有安排。
你若是一個真正發心修道的人,必經逆緣之難,必遇明師,在你真心被觸動的那一刹那,即震動三界六道,無量菩薩瞬間為你護念能量。
就像十方佛,要發願普渡眾生的一剎那, 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逆緣都會在修行路上等著你。在你現在的生活當中,正通過各種磨難與違緣的八風來磨鍊你的心性!
弘一法師的「八然」之說:迷茫人生的一劑解藥!
弘一法師的一生堪稱傳奇,他的前半生是瀟灑自在的風流才子,後半生遁入空門成為得道高僧。他滿懷慈悲濟世之心,弘揚佛法,導引眾生,為後世留下了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
修行不能沒有出離心,沒有出離心而想開悟,那一定是外道。目前有人自以為在教禪,自命為禪師,但是不離五欲,認為釋迦牟尼佛也不離欲,並且主張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那是外道,不是佛法。
有出離心才能出三界,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才能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春去秋來的知時鳥─雁,您對牠知多少呢?
古人說:「莫烹池上雁,雁行如弟兄。」正是在奉勸世間的饕客,不要烹煮池塘邊休息的雁鴨,因為雁群飛翔時,在空中都做「人」形,斜列而飛,讓彼此就像兄弟般的互相照應。
二十年前某日,我騎車外出訪友。一路上口中不離佛號或咒語,回途中,稍停頓思考問題時,身邊忽然颳起一陣莫名的強風,頓時覺得渾身不自在。
回家後,開始咳嗽,接著發燒流鼻涕,肺部痰液不斷湧上喉嚨,像是重感冒似的。連續幾天,雖上診所看病服藥,但身體一直沒有好轉。
南北朝時,北方的東魏末年,在鄴下(今河北臨漳鄴鎮)地方的居民,一起到西山的礦穴採掘銀沙。他們採完從礦穴出來時,礦穴忽然崩塌。走在最後的一位,因為巨石塞住了穴口,出不來,幸好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礦穴崩塌的地方,有一個小縫隙,沒有完全堵塞住,稍微能見到一點日光。此人心想,大概是出不去了,於是就在洞中一心念佛。
從瞿薩旦那國的戰地,向東走三十多里,就到了媲摩城。有一座雕刻的檀木立佛像,高約二丈多,非常靈驗,光明四照。
生病的人,哪個地方痛,就在佛像上於對應的部位貼上金箔,馬上就能夠痊愈。虛心祈求願望,也大多馬上就能應驗。
死了有來世,祖先要超度,如果祖先沒超度,你做子女的沒有福報,一定沒有福報。
所以各位這一點要聽,祖先沒有超度,子孫不會好。在佛經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男人三十歲,他爸爸有拜佛,但是他結婚,做生意,生意不好,太太又天天跟他吵架,他身體又不好,太太要跟他離婚,又沒賺錢,心情很不好,他就來找佛陀。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