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虛偽、狡黠、鄉愿、不實、騙人,這些都可叫做假態,也就是人間常見的做假唬人、假仁假義、假意虛情、假意周旋、假痴假呆、假意諂媚、假公濟私、詐欺哄騙的種種造假的現象。




真情與假意之間,只隔了一層薄膜,甚至沒有間隔。憑良心而論,每個人都是經過父母教養、學校教育、社會教導而來,誰會沒有真心?可是一衡量就失真了;誰會沒有真意?可是一比較就不真了;誰會沒有真情?可是一誘惑就欠真了。




當初的心即便純真,一經挫折就可能變成假心;開始的心即便天真,一經計較就可能變成假意;一片至情即便認真,一經私念就可能變成假情。




目前社會上的假態現象太普遍了,不要說「假仁假義假惺惺,假話假意假殷勤」就有一大票,讓人難以分辨誰真誰假,更何況現在什麼都要造假,假鈔、假貨、假料、假藥,就連人們身上也有假髮、假牙、假睫毛、假面具,不一而足,難分真假,簡直成了「假作真時假亦真」了。




在為人方面,大家都學到了假態的妙用,會偽裝善良、假充好人,右手貪瀆億萬,左手捐獻數元,號稱從事公益,自詡人饑己饑,這種偽善假仁的人,竟然會被無知群眾視為政治精英,這就是假態所造成的假象所致。




漢武帝時,下詔全國推舉孝廉,這原是好意,卻被人間假態所利用。《漢史》載:「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群鳥大集,使檢有實,旌表門閭。復訊,乃是每哭即撒餅於地,群鳥爭來食之。其後數數如此,鳥聞哭聲,莫不競湊,非有靈也。」用欺騙手法,以為孝感動天,藉以博取孝廉的美名,是為「假譽馳聲」也。




再舉一位唐代憲宗時集賢院學士李道古,唐史載他善於花言巧語、逢迎諂媚,常常和朝中大臣們喝酒、下棋或賭博。每當賭博之際,他都故意輸,而且如數付給對方睹金,因此博得忠厚信用的好名聲,使朝中那些貪圖小利的大臣都喜歡和他交往,讓他在朝中深得人緣。




在唐代,李道古就懂得「打政治麻將」了,這種假裝技不如人,故意輸錢,以博取信任友情的伎倆假態,都是有企圖的偽裝者。




放眼當下,芸芸眾生之中,假態的人太普遍了,假得令人眼花目眩,無法分辨,難怪有人這樣不客氣地說;「假壞人並不可怕,假好人才真可怕!」因為假意比無意、假情比無情更可惡;偽善比不善、偽君子比真小人更恐怖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