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臨床心理師陳品皓

當你身邊的親友罹患了心理疾病時,這意味著,對他()來說,將來的日子會有非常多的挑戰要去面對。而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對患者的適應與治療都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療癒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不管對患者、家人甚至於周遭的朋友,都是個嚴峻的挑戰, 以下是幾種你可以幫助患者的方法:

1.認識疾病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如果我們對當事人的疾病有比較豐富且正確的了解、知道治療的策略與效果,將會讓我們對當事人在復原的過程中,有比較正確的期待。

2.別增強不適當的反應

家人(朋友)在被正式診斷前,應該已經為疾病很多年了,也就是說,他()很可能養成了某些用來處理症狀的不當習慣,像是逃避面對、抽菸、酒精等等。

如果你們夠親近,你要做的是,鼓勵他逐步降低使用這些不當的策略來處理情緒。

3.專業治療是王道

記得,事出必有因。若你的朋友或是家人很抗拒治療,她一定會有她的理由,你可以聽聽看他的擔憂是什麼。如果他對於治療中的某些特定議題有疑慮,你可以邀請他詢問治療團隊中的成員來釐清這些疑慮,以解除她的憂慮。溫和且堅定的鼓勵她尋求治療、並且支持他完成整個療程。

4.任何小進步都值得鼓勵

任何心理疾病的治療,其進展是逐步而緩慢的,但對患者而言,任何一點小小的進展或是改變,都值得被好好的讚美跟鼓勵。你可以讓他知道;你很以他的進步跟努力為榮,就算他並沒有完全達到當初設定的目標也沒關係,因為我們要肯定的是他願意面對病症的那份勇氣。

另外,家人也可以試著鼓勵病友;盡可能地嘗試、使用在心理治療中所學到的技巧,來因應這過程中所產生的焦慮。

5. 結構化時間與空間

療癒的過程是充滿壓力的。

因此很重要的一點,你可以讓患者知道,你是值得信賴的,並且會在復原的道路上堅定地陪伴他。

你也可以讓患者知道,所有的治療與練習,對於療癒都是重要且有益的。你可以試著保持生活的彈性及步調,並適度調整你對病患的期待,讓家庭生活盡量能夠沒有壓力最好。

6.主動詢問:你需要什麼?

永遠不要假裝妳知道對方需要什麼,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可以主動問他;「我可以為他做些什麼?」。好讓她可以在適度準備的情況下,試著應付眼前的壓力事件。妳們可以共同決定你在患者復原的過程中,你所要介入的程度。

7.除了耐心,還是耐心

治療跟復原,是非常緩慢且耗時的過程,想想看,要改變一個人過去積年累月下來的思考慣性、行為模式,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因此保持耐心,設定適當合理的期待才不會給自己跟患者造成太大的壓力。

8.管理好你的情緒

如果親友因為症狀干擾而出現某些不合宜的行為時,記得保持冷靜,你可以同理他的情緒,但避免把焦點過度放在他的恐懼上。

比如說;當你的親友在準備參加一個活動的前一秒,突然感到恐慌或是擔心時,這時候你可以用引導的方式,帶著對方,把注意力放在因為他的努力所帶來的進步;任何一點點的進步都好,帶著他去回想。

同時,讓他知道你對他應付這種情況的能力有信心。

記得,不要在這個時候,把你的同情全部放在他的恐慌上。

9.生病不是誰的錯

永遠不要把生病的責任歸罪於任何人。

這麼做,只會讓當事人感到罪惡感,而怪罪其他人,永遠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而已,更何況生病根本就不是誰的錯。我們必須了解;許多心理疾病是一種同時在生理及心理上,有著交錯複雜的原因,並且是長期累積下來所導致的結果,完全不是患者自己或是身邊的人說控制就可以控制得了。

10.良好而專注的傾聽

有時候,光是敘說自己的故事與經驗,便會增加當事人的控制感,而這種控制感在壓力的調適以及疾病的因應上,是很重要的。

因此,允許甚至鼓勵你的朋友或是家人去描述他的感受,專注地傾聽他,不帶任何評論與批評。這樣不僅可以讓你更清楚他所經歷過的遭遇,也可以減少他孤立無援的感受。千萬不要告訴他這些感覺是愚蠢的,因為當事人比你更清楚這些恐懼有多麼不合理,但就算是如此,他們仍然無法控制這些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