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教的教義本來是為了尋求解脫,而部分人卻不以為然。

不論在道場裡還是道場外,已經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而今到寺院學佛的人多是女眾,習氣深重的時時表現出其陋習。

1.攀緣。很多人喜歡逢迎法師,尤其是外來的客座法師,接到家中大興供養,召集信眾聚集家中請求開示,過幾日再求新緣,荒廢時間及精力,不參究半點佛法,並樂此不疲。

2.趕場。逢迎法師,趨近向外,不惜錢財精力護持外地道場,並且遍跑名寺,爭搶與名師合影。

3.傲慢。遊歷參學本來是佛門的修行之一,如今卻成為挑剔自己家門前道場的資本,挑剔師父的資本。有「沒有令我生歡喜心的師父」一說,甚為傲慢。在道場中不隨眾,不聽教導,嗔心時起。

4.嫉妒。見同修長進心生嫉妒,輕言嘲諷,冷語誹謗。見同修出家,不隨喜分毫功德,妒火中燒,無明煩惱,損人名譽,謗人尊師。
見同修護持師父,心生氣惱,挑撥離間,搬弄是非,欲霸佔師父為己有。壞人供養,障人求法,不思解脫專營世俗之情執,實非修道人,真障道人,壞道人,業果甚可畏懼。

5.用情。遇見師父不思恭敬,護持百般皆為世間俗情。惦念師父容貌,思念師父遠行,數日過日,勝過戀情。電話簡訊,寒暄寄語無不昭示感情濃厚,全無修道寸心。與同修爭寵,以俗情揣摩師父用心,擾亂師父修行,如此何談解脫。

6.嘮叨。去道場求師問法,理應以佛法為重,閑話少說。現實是師父成為聽述閑話的垃圾桶,家務事,工作事等等埋怨、牢騷一併提起,不顧師父的感受,不分時間地點,浪費他人時間。

7.痴笑。女眾喜歡嬉笑、鬨笑毫無節制,不分年齡大小,即使在寺院,也充滿笑聲,毫無半點威儀。小事大笑,無事痴笑,實不知其笑何來。若真問是法喜否?則默然。

8.說是非。下課聚集,坐下就論彼人長短,師父長短或家人長短。悄言低語,述說不休,匆忙之間還要叮囑「莫外傳!」豈不知聲傳法界,有誰不知!

9.穿著隨便。不注意場合,很多女眾夏天去寺院喜歡穿短裙或低腰褲,甚至是超短裙。記得去寺院要穿膝蓋以下的褲子,不要化濃妝。在泰國穿短裙是會被禁止進入寺院的。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