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不得別人好,自己往往也不會好;見不得別人優秀,自己往往更平庸。
見不得人好,是人性之惡
前幾天,在豆瓣網看到生活組小組有一個討論:你們身邊有那種見不得人好的人嗎?
參與的網友還挺多,大家紛紛吐槽:
有的說:我有個朋友,到處說別人的八卦,特別隱私的事也說。
昨天居然問我男票有什麼缺點,男票有什麼對我不好的地方,說出來讓她內心平衡平衡,心態真的有些畸形。
有的說:以前有個好朋友,我考上大學,她在別人面前說我是走了狗屎運,考試比她高就不開心。
有的說:我媽身邊就有一位,我媽評上職稱以後,他在單位給我媽到處造謠,真的是毫無根據的謠言。
以上三位網友說的見不得人好的人,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其人。
這些人見別人好就心生嫉妒,通過貶低、諷刺、造謠等手段來打壓別人,尋求內心的平衡,這是一種人性之惡。
林之野在《尋渡》一書中說:
這世上兩個人條件越是接近,越容易產生妒忌心理。
商人妒忌發蹟的同行,官員覬覦他人的頂戴,文人鄙夷當紅的福童,男演員們眼紅冉冉升起的小白臉。
總之,財富與知識的積累,無助於人類一澆心中妒忌的塊壘,人們永遠逮著自己的同類項死掐。
可謂點破了嫉妒之心的真相:乞丐不一定嫉妒百萬富翁,但肯定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
有的人對遠方的名人只有羨慕崇拜,而對身邊優秀的同學、同事、朋友則心懷妒忌,容不得他們比自己好。
見不得身邊人好,是人性裡陰暗的一面,也是最大的愚蠢。
因為見不得別人好,自己往往也不會好;見不得別人優秀,自己往往更平庸。
你比我好,我很痛苦
曾在《文史博覽》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1917年,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不久的蔡元培力排眾議。
聘任剛從美國留學歸來、年僅26歲的胡適為北大文科教授,且月薪260元,比最高的只差20元。
他還親自為胡適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作序,並大力推薦,胡適由此一舉成名。
蔡元培對胡適的大膽啟用,引起了一些墨守成規的人的嫉妒。
他們不滿地說,為什麼一個年輕人一進來就當教授,並且還能領到高薪。
有人直接找到蔡元培,提醒他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要為胡適蠱惑,以免失節。
不久,蔡元培給這些對胡適不滿的人每人送了一包茶,卻沒有給胡適送。
那些人認為蔡元培已疏遠了胡適,便聚在一起慶祝。
蔡元培知道後,在一次校務會上說:胡適的肚子是乾淨的,一心辦學為民。
而你們個個妒火中燒,一肚子歪點子、臟思想,茶葉能清腸胃,送你們茶是幫你們解毒。
羅素曾說過:嫉妒可能是人的所有天性當中最不幸的一個了。
由於嫉妒,人不去從自己所擁有的事物中去汲取快樂,卻不斷地從他人所擁有的事物中汲取痛苦。
一句話把嫉妒者的真實心裡狀態揭露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見得人好者,總是帶著欣賞的心態看待他人的優秀,為他人取得的成績而高興,心態是愉悅的。
而見不得人好者,妒火中燒,為他人的優秀而痛苦,總是心懷不平和抱怨。
見不得人好者,其實是拿別人的優秀折磨自己,很愚蠢、很不幸、很可笑。
嫉妒別人,害人也害己
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養了一隻山羊和一頭驢子。因為主人每次給驢子的飼料都比山羊多,山羊為此很不爽。
於是,山羊心生一計,趁主人外出對驢子說:主人待你多麼刻薄啊,一刻都不讓你閒著。
我勸你假裝突然生病,故意跌到溝裡,那麼你就有機會可以休息了。
驢子覺得山羊是為自己好,載運貨物的時候就故意跌到溝裡,不想卻受了重傷。
主人請來獸醫為驢子醫治,獸醫了解了驢子的病情之後。
搖頭說道:想要治好驢子,必須用山羊的肺敷在驢子的傷處,不然,這驢子就廢了。
主人雖然十分不忍心,可一想到還有很多活需要驢子乾。
權衡之下,為了醫好驢子,主人只好殺了山羊。
這個故事的寓意不言自明:嫉妒是一柄雙刃劍,它不僅會傷害他人,而且最終自己也會被其所害。
在現實生活中,像山羊這樣的人屢見不鮮,因嫉妒攻心而算計他人,最終害人又害己的悲劇屢屢上演。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歷史故事:
清朝雍正年間有個白泰官,是當時八大武術家之一。他成親後因故離家多年,一直浪跡江湖。
一次,在流浪江湖多年後回鄉途中,他恰巧遇到個小孩正對著一塊大石頭練功,掌到之處,火光四濺。
白泰官心想:我家鄉竟有這樣的小孩,現在武功就如此了得,長大後肯定超過我。
在強烈嫉妒心的驅使下,他竟一掌把孩子打死了。
在斷氣之前,孩子只說了一句:我爹爹白泰官一定會找你報仇!
白泰官一聽,如五雷轟頂,方知殺的是自己兒子,但悔之晚矣。
《紅樓夢》中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嫉妒者總是過高估計自己的智慧,自以為能報復別人換來自己的利益,
但結果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去吹滅別人發的光,只會燒到你自己的下巴;拿起泥巴去扔別人,首先弄髒的是自己的雙手。
損人不利己,世上愚蠢者莫過於此。
為別人喝彩,自己也能得到掌聲
作家張小嫻說: 生命太短,沒時間自憐,也沒時間妒忌。
說得太好了,見得別人好的人不會把時間放在嫉妒別人上。
而是把精力放在欣賞學習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精進上,因而才會越來越好,並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前幾年,陳道明在一部戲裡做一個配角,主角都是一群年輕人。
陳道明每天都是最早到片場的,即使他的戲份拍完了,他也不走。
就怕自己演戲的方式太有年代感,所以就在一旁看年輕人怎麼演戲。
當記者問陳道明,身為國家一級演員,看到一群年輕演員片酬、上鏡率比自己高,會不會心裡不平衡?
陳道明笑著擺擺手:我過時了,要好好跟年輕人學習學習。
身為表演藝術家,陳道明不嫉妒年輕演員的片酬和上鏡率,而是見得他們好。
這種謙和的心態和超脫的境界讓年輕演員敬佩不已,他獲得德藝雙馨的美譽當之無愧。
在這方面,我有切身體會。
不謙虛地說,我是一個見得別人好的人。
別的不說,就說說我和文友之間的事吧。
今年初,我加入了兩個新媒體寫作群。
每當有小伙伴將發稿鏈接發到群裡,我都會打開學習欣賞,為文友能夠上稿給予點贊,送上恭喜。
欣賞文友的文章,讓我學到了新媒體文的技巧;向文友祝賀,讓我贏得了對方的好感。
每當我有文章發表,群裡的小伙伴們紛紛為我點贊、向我祝賀。
有的文友還主動幫我把文章發到朋友圈,讓我感動不已。
古語說文人相輕,可我在寫作群裡沒有感受到,我感受到的是大家都為別人上稿而高興,互相鼓勵,抱團取暖。
我能從新媒體小白不斷地進步,最終加入富書主創團。
我想跟我見得文友好、文友也見得我好是分不開的。
我和文友都知道,嫉妒別人改變不了別人的成功,只有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才是明智的選擇。
有一句話說得好: 相互補台,好戲連台;相互拆塔,共同垮台。
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作家雪峰說:朗朗乾坤,因妒忌而陰雲密布;清平世界,因妒忌而晦暗無明;
平順人生,因妒忌而坎坷不順;純淨心靈,因妒忌而齷齪骯髒。
見不得人好是人性的毒瘤,它污染社會生態、毒害人的心靈,是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負能量。
讓我們努力做一個見得人好的人,願我們的社會少一些見不得人好的事。
這樣我們的身邊才會多一些溫暖和美好。